颈椎病之危害与康复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产生颈肩部疼痛,或伴有头痛、肢体麻痹等,其中尤其以第五、六颈椎和第六、七颈椎为多见。
西医将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
(一)神经根型:颈项疼痛,向枕部或肩部及上肢放射,伴有麻木感,并可出现枕部或上肢皮肤感觉障碍、肌力减弱等症状。
(二)椎动脉型:颈项疼痛,向枕部或肩部及上肢放射,伴有麻木感,并有脑部缺血症状即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状。头部位置改变时症状好转或加重。或出现反射性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头晕症状;脊髓束症状即肢体突然麻木,持物落地,或因自体感觉障碍而猝倒,猝倒之时并不一定伴随有意识障碍。
(三)脊髓型: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较轻,甚至没有,主要出现脊髓受压的症状。并有单侧及双侧受压不同,单侧受压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肌张力增加,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出现病理反射。严重者出现髌阵挛或踝阵挛,对侧肢体感觉障碍。双则受压时早期出现感觉或运动障碍,晚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
(四)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眼窝部胀痛,流泪,视野内冒金星;头部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或头晕,枕部痛或颈后痛,头部位置改变与症状无明显关系;心脏症状:心跳加速或心动徐缓,心前区疼痛;周围血管症状:血管痉挛,肢体发凉,局部肤温下降,或者血管扩张,指端发红、发热、疼痛或痛觉过敏;出汗障碍:局部肢体或半侧肢体多汗或少汗。
颈椎病背后八大隐患:①吞咽不畅......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②视力障碍......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等,甚至还可能失明。③腹胀便秘......部分颈椎病患者因邻近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和损伤,使受其支配的内脏器官胃肠道蠕动减慢。④高血压......血压明显升高,称为“颈椎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皆为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二者常常并存。⑤胸痛......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六和颈七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⑥猝倒......站立或者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⑦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个别患者还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或大小便失禁等。⑧老年痴呆......一旦颈椎间盘突出导致横突孔变细、变形,会致使所供应的脑区发生供血不足,慢性脑缺血引起了遗忘等认知功能下降,长期以往最终会出现痴呆。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所以颈椎病发生是因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而致。将颈椎病分为......①寒湿阻络型: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②气血两虚夹瘀型:头昏,眩晕,视物模糊或视物目痛,身软乏力,纳差,颈部酸痛,或双肩疼痛。③气阴两虚夹瘀型: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④脾肾阳虚夹瘀型:四肢不完全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
应用福康健活络系列敷贴、按摩以大椎、肩井、膏盲、后溪穴为主。寒湿阻络型加曲池、合谷;气血两虚夹瘀型加百会、太阳、三阴交、太溪、行间;气阴两虚夹瘀型加百会、心俞、肝俞、胆俞、太冲;脾肾阳虚夹瘀加足三里、太阳、委中、阳陵泉、环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cs/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