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技术
■医美圈--致力打造最专业的医美公益服务平台!
■本文来源:医美圈
肉毒毒素的来源和历史
厌氧芽孢肉毒梭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A,B,C1,C2,D,E,F,G)。
最初的认识来源于肉毒毒素中毒事件,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分离出A型肉毒毒素,年生产出第一批肉毒毒素,一战和二战时作为一种生物武器用于战争。
年FDA批准用于治疗斜视,年用于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年加拿大一位眼科教授发现肉毒毒素能让患者眼部的皱纹消失,他向外界公布,引发了美容史上的所谓“Botox革命”。
年美国FDA正式批准A型肉毒毒素为临床新药(保妥适,),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兰州,衡力)。
目前广泛应用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痉挛状态、多汗、流涎、慢性疼痛、膀胱过度活动、伤口愈合等神经、康复、美容、泌尿、耳鼻喉、眼科等多个学科。作为生物制品,已经用于治疗达26年。
肉毒毒素的特性
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使靶肌肉松弛。从而抑制不自主运动、姿势异常、缓解疼痛,而且其神经阻滞作用具有可逆性,长期规律重复注射治疗可维持疗效。
A型毒力强稳定,易于生产提纯和精制,由19种氨基酸组成的单一蛋白质,应用最多。
受热、机械力和氧的作用而降解。
不能被胃液灭活。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肉毒毒素A的毒理药理机制
不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储存,不影响轴索传导。
对Ach量子性释放可逆阻滞(芽生)。
除上述抑制终板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外,也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氨基丁酸、脑啡肽、P物质的释放。
肉毒毒素的毒性
1克A型肉毒毒素能致死一百个成人,1微克=只小鼠LD50。
平时主要是摄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肉类和罐头等食品而中毒,死亡率大约为25~50%。
临床治疗剂量仅用纳克(ng)级毒素,还不到致死量的百分之一。
临床应用
注射方法
注射深度:病变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注射深度。
面部肌肉多采用皮下注射;
颈部和肢体多采用肌内注射,常注射于肌腹(终板密集区)。
常用导引方法
徒手定位
超声定位
CT及MRI定位
肌电图和电刺激定位
疗效
一般3天-2周起效,疗效维持3-6个月,重复治疗有效。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人的肉毒毒素半致死量为40IU/Kg,临床治疗剂量仅用纳克(ng)级毒素,还不到致死量的百分之一(临床治疗通常剂量:眼睑痉挛30U,痉挛性斜颈U,肢体痉挛U);
注射后局部会有轻度肿胀,或轻度瘀斑,但短期内会消失;
注射部位出血、感染;
注射后少数人可能产生短期局部红疹、麻木、疼痛、恶心等反应;
注射周围肌群无力(此副作用全部或大部分可逆转);
过敏、流感样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不足10万分之一)。
注射禁忌症
肢体软瘫
注射部位感染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严重精神异常、严重心理障碍
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严重血液病
发热期或正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妊娠期和哺乳期
有肉毒过敏史等。
医美通讯录-医美人专属通讯录,最强大的医疗美容行业人脉圈!期待您的加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1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