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记忆考前1天突击精神神
第1节:神精病学概论
一、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1、感觉障碍: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
(1)疼痛
局部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
放射痛:如椎间盘突出,病变在椎间盘,却放射到坐骨神经
扩散性疼痛:从一个神经扩散到另一个神经
(2)感觉过敏
(3)感觉异常
2、感觉系统损害的定位意义
(1)周围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手套和袜子感
(2)脊神经后根:剧然的根性疼痛
注:脊髓前根管运动,后根管感觉(记忆:男人在前面运动,女人在家里睡觉),后根损害就会感觉障碍,表现为剧然的根性疼痛。
(3)脊髓:受损平面以下感觉障碍,伴有肢体瘫痪(运动、感觉全没了)。
(4)脑干:“交叉瘫”:同侧面部,对侧躯体的感觉障碍
(5)内囊:对侧三偏: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都障碍)
(6)皮质:这里讲感觉障碍,就是指中央后回管(管感觉)损害
①如果受到刺激就表现为感觉性癫痫;
②如果受到破坏,就会表现为对侧单个肢体感觉障碍,即单瘫
3、运动系统损害:
(1)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中枢性瘫痪;(老子强硬,硬瘫)
(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的瘫痪为周围性瘫痪;(儿子软弱,软瘫)
典型疾病:小儿麻痹症(出现肌肉萎缩,但这是运动障碍,感觉没有障碍)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体征
中枢性瘫痪(上神经元,老子)
周围性瘫痪(下神经元,儿子)
瘫痪分布
以整个肢体为主(硬瘫)
以几个肌群为主(软瘫)
肌萎缩
无
明显(小儿麻痹症)
肌张力
增高
减低
腱反射
亢进(老子强硬)
减弱或消失(儿子软弱)
病理反射
有(老子力气大)
无(儿子力气小)
二、运动系统
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之间靠脊髓皮质束连接。
周围性瘫痪的典型病:小儿麻痹症。
●注意:老子的根据地在中央前回,儿子的根据地在脊髓前角细胞。
与运动有关的都是在前的。
(一)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
1.解剖生理
2.临床表现:
脑脊液(血)漏颅内积气
颅神经损伤脑血管损伤
脑损伤
前颅底骨折
眼眶部“熊猫眼征”
鼻漏
Ⅰ,Ⅱ
额底
中颅底骨折
颞部,耳后
鼻漏,耳漏
Ⅶ,Ⅷ,Ⅲ,Ⅳ,Ⅴ,Ⅵ海绵窦,颈内动脉
颞底,垂体
后颅底骨折
“Battle征”枕下部,咽后壁
枕颈部脑脊液积液
Ⅸ,Ⅹ,Ⅺ,Ⅻ
脑干
(五)颅底骨折的处理原则
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属于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颅脑骨折最重要的处理原则就是止血清创。
(1)头高位卧床休息
(2)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及便秘
(3)预防感染
(4)不能阻塞及冲洗耳道、鼻腔
(5)脑脊液漏停止前不作腰穿
(6)治了一个月,脑脊液还有漏需要手术
(7)合并视神经损伤,应争取在12小时内行视神经探查减压术。
中医和中西医冲刺押题一条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