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肌张力
解密肌张力
相信有很多患者都常听自己的治疗师谈肌张力,那么肌张力到底是什么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好还是坏呢
下面由我来带您揭秘!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肌张力主要分为两种:正常肌张力和异常肌张力
正常肌张力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异常肌张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肌张力增高
①痉挛:是指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常见于脊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血管意外后、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和脑瘫等。
②僵硬:指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张力同时增加后导致关节被动活动的各个方向在起始和终末的抵抗感均增加的现象。常为体外系的损害所致的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表现为齿轮样僵硬和铅管样僵硬。
2.肌张力弛缓
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降低或消失,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张力减低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小脑病变脑卒中软瘫期、脊髓损伤的休克期等。
3.肌张力障碍
是一种因持续的肌肉收缩导致扭曲和重复运动及异常姿势的神经性运动障碍,临床上常见类型有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及手足徐动症等。肌张力障碍可由遗传因素所致,也可由外伤、感染、中毒及代谢异常等因素所致。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也有很多种
①不良的姿势和肢体位置可使肌张力增高。
②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
③紧张和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肌张力增高。
④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
⑤疾患存在的并发症问题,如尿路结石、感染、膀胱充盈、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疼痛、局部肢体受压及挛缩等使肌张力增高。
⑥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发热、感染代谢和(或)电解质紊乱也可影响肌张力。
⑦药物。
⑧环境温度等。
●肌张力的评定
1.静止性肌张力评定
现在主要使用数字化肌肉功能评估系统
我们以测试肱二头肌肌张力为例
每测试成功一块肌肉都会出现如图结果
F值反应肌肉测量状态下的张力
D值反应肌肉弹性
S值反应肌肉硬度
C值为松弛时间与变形时间的比值
R值则为机械压力释放时间
通过各块肌肉测试结果我们会给出以下报告,并给出分析
2.运动性肌张力评定
肌肉外观应具有特定的形态肌肉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跨同一关节的主动肌与拮抗肌进行有效的收缩可使关节固定,将肢体被动地放在空间的某一位置上,突然松手时,肢体保持肢位不变,可以维持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平衡;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姿势向运动状态转变的能力,在需要的情况下,能够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具有某块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以肱二头肌
肌张力为例
运动性肌张力评定要求准确量化比较困难,临床上多根据量表进行评定,最常用的评定量表是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
过高的张力也是会产生弊端:
①髋内收肌剪刀样痉挛和屈肌痉挛影响站立平衡稳定性。
②下肢肌痉挛和阵挛影响步态的摆动期。
③自主运动缓慢。
④屈肌痉挛或伸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
⑤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易形成挛缩。
⑥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⑦髋屈肌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以及性功能。
⑧下肢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⑨持续的屈肌痉挛可导致疼痛。
⑩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当然,也不是说肌张力没有一点益处:
①下肢的伸肌痉挛帮助患者站立和行走。
②活动过强的牵张反射可促进肌肉的等长和离心自主收缩。
③保持相对肌容积。
④预防骨质疏松。
⑤减轻瘫痪肢体的肿胀。
⑥充当静脉肌肉泵,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肌张力的评定对于临床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哦
可以提供治疗前的基线评定结果,提供制订治疗方案和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评价各种治疗的疗效。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疾患,包括神经系统损害造成神经源性肌力减退等的评定,如:上下肢代表性肌群的肌张力评定可作为全面评价瘫痪严重程度的指标。
以上就是对于肌张力及评定的简单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迷惑解答!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