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肌性斜颈的超声诊断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75.html

1个月的宝宝,左侧颈部可触及一22×14mm大小低回声团。

小儿斜颈,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缩短,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病因不详,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2)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3)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4)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临床表现:患儿出生1周后,病侧颈前部沿胸锁乳突肌可触到一质硬无痛的肿块,2~3周后出现头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随年龄增大,肿块可逐渐变小,经2~6个月消失后,肌肉变成硬韧索条状。局部皮肤正常,无全身症状。

超声表现:患者胸锁乳突肌成梭形肿大,厚度增加,病变部位内部结构模糊,肌束纹理紊乱或消失,呈不均匀高、低混合性回声,但肌外膜尚保持连续。CDFI:早期较丰富,后血流信号逐渐减少至消失。

鉴别诊断:

1.骨性斜颈:颈椎异常如寰枢椎半脱位,半椎体等X线继续检查可确诊,胸锁乳突肌不挛缩。

2.颈部炎症:遇见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及全身安排症状,胸锁乳突肌无挛缩。

3.软组织肿瘤。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婴儿期采用保守治疗,大多数疗效满意。1岁后,若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采用手术治疗。一般认为3岁以上,面部畸形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9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