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送你不知道的大暑养生秘诀
送你不知道的大暑养生秘诀!
普康药房今天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来了!
晚霞褪尽后,
淡月东山起,
幽幽夏夜里挥不走的月色与星辉,
教人如何不流连?
看萤火虫飞舞,
听草深处蛙鸣,
愿你的长夏永不凋落;
普康与您携手,
共度美好明天!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节气来历大暑节气,太阳到达黄经度。“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冬病夏治的黄金时节。
7月22日大暑到,也是中伏第一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所以民间有:“一岁难过关,唯有三伏天”的说法。
除了暑气逼人外,在大暑前后,旱涝、风暴发生频繁,暑湿之气容易乘人肌肤腠理开泄,汗液增多之际虚而入,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故大暑时节注意养生很重要。
1艾灸是三伏天的最佳养生
艾灸是一种通过艾灸的温热之力渗入肌肤进行内部气血调理的一种方法,在大暑特殊的节气,和三伏天这个时刻,艾灸温阳的功力更加强劲,作用于人体功效更强,所以大暑是人们不可多得的最佳养生时机,而大暑艾灸则是养生的黄金时刻。
2大暑艾灸解表散热,利水化湿
大暑时节正值长夏,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因此长夏最宜养脾。而湿则是长夏的主气,此时阳热至盛,潮湿充斥,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节,而人体脾脏有运化水谷之功能,一旦受到湿邪的侵袭,对人的身体健康将产生不小的影响。而很多人不知道,大暑时节可以艾灸人体脾俞穴,以达健脾袪湿之效。
人体内湿气重,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因此,长夏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黄疸等病症。
同时,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
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症。
另外也可艾灸: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和足三里,可健脾胃,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3大暑艾灸护阳敛虚火
有人说夏天酷热,容易上火,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这类“上火”都是虚火,夏天人体阳气外浮而中阳渐虚,最需将养中阳,但我们却因天热而大喝冷饮,虽然暂时解了暑热,但反伤中阳。中阳一虚,则寒湿内滞而虚火即现,表现为各种上火诸症。可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以补中阳。
中医认为:
虚火与寒湿邪气相伴而生,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比如咽炎、痘痘、口腔溃疡、外阴诸痒等症,虽然属火,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有寒湿。寒湿居于中下焦,则阳气被逼而或上浮或下陷,即成所谓的火证。因此,治虚火的正法不在苦寒直折,而在于温阳以祛寒除湿。若用苦寒清火的方法,则越治病越重。
4三伏贴
“三伏贴”即中药穴位贴敷,选择在三伏天里施行,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几个不同的穴位治疗,到了秋冬就可以轻松告别一些老毛病。现代研究也证实,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而药物则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发挥了明显的药理效应。
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孕妇、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等)病人以及两岁以下的儿童,不宜进行穴位敷贴治疗。
5大暑养身须知
宜:清热补气,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通过夏季提前的预防和治疗,将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夏季,通过中药敷贴等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但并非包治百病。
因为冬季治疗只能治标,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在夏季,疾病虽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不仅从根本上治疗病痛,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正是“未病先防”。
大暑厌食,多为脾胃寒凉。“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推荐生姜红枣粥。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黄豆、香菇、桂圆等。绿豆是清热佳品。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可起到益气的作用。可吃应季水果蔬菜如苦瓜、丝瓜、黄花、生菜、芦荟、西瓜、苹果、桃子、香蕉等。
忌:食欲不振,暑湿。
若因天热而喝冷饮,虽能解一时之热,但寒凉入体,却要消耗大量阳去气化这团寒湿邪气。若反复消耗阳气,则机体渐趋阳虚,进而阴浊凝滞,百病丛生。大暑节气,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反而不足,因此万不可因热而贪凉饮冷。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zz/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