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竞争优势到卓越价值完稿
陆陆续续。停停走走。晃荡了几个月,书稿第一稿终于完成。有机会对话,再打磨一番。争取明年初面世。
一个总括的分析框架:选择星群最优
(SELECTSTARBEST)
企业的经营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决定。战略管理乃是企业能够影响企业绩效的主动行为。其根本使命和具体目标在于通过构建和应用竞争优势来为顾客创造卓越价值并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卓越价值。作为本书内容体系的简要预告与精炼总结,本章集中呈现一个总括的分析框架:三元一体的“选择-星群-最优”(SELECTSTARBEST)框架。SELECT框架主要考察竞争优势的解剖维度,力求全面地捕捉其来龙去脉、行迹姿态与功用时效。STAR框架聚焦于竞争优势集合的构成与动态以及相应的管理要务,阐释竞争优势的持久、放大、取舍与更新。BEST框架则专注于价值创造的过程与方法,分析商业模式、生态系统、共享经济、与品位格调等在价值共创中面临的相关挑战及应对。
战略的精髓在于取胜。就企业而言,战略的目标在于赢得持久的超常经营绩效。经过精心考量并成功实施的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相对于其对手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超常经营绩效。一个企业若想取得竞争优势并以之获利,它的战略管理者必须具有胜者之想象力。取胜是一种思维定式,一个内在的、鲜活的意志状态。取胜是一种世界观,一个系统的、一致的处世哲学。战略即取胜。取胜即战略。尘埃落定,只见胜者名彪青史,奉为英雄。胜者不但对经济与社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它们的成就和遗产往往为后人颂扬,荣誉有加,辉煌不减。发挥胜者的想象力,以战略取胜,此乃企业竞争精彩妙趣之处。
你必须去统治而嬴,要么遭奴役而输。受难或胜利,当铁案或做夯锤。
--哥德
你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任何恐怖、不管道路如何长久和艰难地去赢得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没有生存。
--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期英国首相,年在英国下院演讲
胜利者似乎显得如此无可挑剔。
--威廉·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欲为胜者,仅仅把企业看成是产品市场组合或者资源与能力组合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把你的企业看成一个竞争优势的集合。你的企业必须至少在某一方面强于对手,而且最好在多个方面强于对手。这种强烈的取胜意识为灼热燃烧的欲望推波助澜:敢为人先、竞取最优。这种积极取胜的世界观帮助战略管理者定义企业的使命: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的自我认知以及社会形象。你的企业存在正是因为它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价值。企业的形象和自我认知取决与它对社会的独特贡献,经济的或非经济的。也正是这种独特贡献使得你们的战略管理团队成为胜者。简言之,你必须把企业看做一个取胜的载体,一个竞争优势的集合。
奥运会中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征服而在于努力奋斗。
--皮艾尔·顾拜旦,现代奥奥林匹克运动先驱
你不是赢得了银牌,而是输掉了金牌。--年奥运会耐克广告语
胜者王侯败者寇。--中国俗语
胜者之所以取胜,首先在于取胜之心。不仅如此,优秀企业不只在某一方面优秀,它们往往在多方面都很出色。并不依靠、拘泥与某一种特定优势,它们精心打造一个优势集合,使得不同的竞争优势互补增强。这样也使得企业的战略行之有效,攻守自如。因为对于对手来说,要同时在多方面摹仿和赶超是非常困难而且不理性的。进而言之,优胜企业通常善于管理其优势集合的动态发展。优势通常遵循特定的演化过程。当旧有优势衰蜕、消失之前,优胜企业能够以新的优势去填补、添续其优势集合。经时历久,它们也会改变相应的焦点,依赖于不同的竞争优势,以应变环境和竞争之需求。
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取决于它在服务顾客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通过竞争优势为顾客提供卓越的价值并同时顺利地收获其中属于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价值。至少,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大抵如此。要当胜者,必须有胜者之意志和心态。优胜企业经常取胜的原因就在于它们知道如何创建并管理优势集合:如何在多方面都很出色并与时俱进、调整应变。诚如是,将企业看成动态演化的优势集合,也就意味着企业乃胜利之载体。
显然,企业不可能是一个只靠单打独斗而无往不胜的独行侠。一对一的竞争日益被企业群组间的对垒所取代。单一物种间的纷争也早已被生态系统的视角重新界定。在其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时候,企业注定要与各方合作,包括与其为之服务的顾客本身合作,构建和发展自己的生态系统,从而打造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在生态系统中与多方协作共创价值乃是必须。如何通过富有格调与章法的各种手段来锁定顾客、共创价值乃是数字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首要挑战。
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认识和解读竞争优势与卓越价值,本书推出一个三位一体的总括分析框架:选择-星群-最优(SELECTSTARBEST)。前两部分涉及竞争优势的前因后果。第三部分探究卓越价值的来龙去脉。具体而言,本书的第一部分呈示选择(SELECT)框架,着力于单一竞争优势的解剖分析。第二部分呈示星群(STAR)框架,聚焦于多种竞争优势的集合与动态以及优势集合的总体管理与相机运用。第三部分呈示最优(BEST)框架,专注于勾勒卓越价值的共创过程与手段方法。
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MaHao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zz/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