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脑死亡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颅脑CT--解剖及临床影像示例脑出血MRI信号演变丨包懂包会~脑实质内出血丨演变、分布、CT表现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弥漫性轴索损伤丨影像及临床诊断要点

脑疝综合征

概念

脑组织从一个部位向另一个部位移位

影像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位至大脑镰下,同侧脑室受压并移位过中线,对侧脑室扩大

单侧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DTH):颞叶内侧面移位至小脑幕切迹,侵占并逐渐使鞍上池消失

双侧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中心疝”):双侧颞叶疝入小脑幕切迹,间脑压向颅底,脑脊液在鞍上池处回流受阻,中脑/桥脑下移

上行性小脑幕切迹疝:小脑向上移位并越过小脑幕切迹,四叠体池、被盖部受压

小脑扁桃体下疝:小脑扁桃体受压进入枕骨大孔,枕大池闭塞

经蝶骨嵴疝:上升(颅中窝的占位)或下降(额叶的占位),脑组织、大脑中动脉疝于蝶骨翼

经硬脑膜/经颅骨的脑疝:脑组织经硬脑膜/颅骨的缺损处挤出

主要的鉴别诊断

低颅压

诊断纲要

DWI、T2?查看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

大体病理:多发脑挫伤、大脑镰下疝。脑室明显越过中线,扣带回嵌压于大脑镰下。

轴位CT平扫:大脑镰下疝,左侧脑挫伤。

大体病理:单侧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疝出的颞叶底面可见嵌入并挤压小脑幕形成的“槽”。第III对脑神经受压,中脑移位。

轴位CT平扫:左侧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钩回及海马疝入鞍上池。

轴位CT平扫:弥漫性脑水肿、双侧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肿胀的脑组织导致基底池闭塞。

T2WI:严重的下行性小脑幕切迹疝,左侧钩回及海马疝入蝶鞍及四叠体池,三脑室下移(白空箭)、对侧颞角扩张(黑空箭)。

脑死亡

概述

脑死亡(BD)

完全的、不可逆的脑功能终止

影像

在放射性核素扫描上颅内动脉或静脉窦无血流,或在CT或MR上无血管内增强

弥漫性脑水肿及灰白质交界消失

床旁脑电图描记(纤蜡石)

诱发电位可以对昏迷病人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价

脑回肿胀,脑室/脑池受压

主要的鉴别诊断

可逆性的弥漫性脑水肿:药物过量;癫痫持续状态:临床上与脑死亡表现相似

技术性问题:错过造影剂的高浓度血流(核医学检查、CTA);血管夹层(介人血管造影);血管痉挛(介人血管造影)

大片脑梗死/脑水肿

病理

严重的细胞肿胀,颅内压↑

临床要点

影像学可以证实,但不能代替临床判断

必须排除昏迷的可逆性因素

切记:脑死亡首先是临床诊断,法定的标准各异

脑死亡的临床诊断高度依赖采用既定标准的有经验的检查者

CT平扫:弥漫性脑水肿、临床诊断脑死亡。灰白质交界消失,弥漫性脑回、脑沟消失,侧脑室后角消失。

放射性核素扫描:由于脑死亡的颅内血流缺乏而出现典型的“电灯泡”征和“热鼻子”征,颅内动静脉未见到放射学核素。

DSA:经颈总动脉注射造影剂,只有颈外动脉分支显影(箭),无造影剂充盈颈内动脉。无颅内血流支持脑死亡的诊断。CTA也可用来帮助诊断脑死亡。

T1WI增强压脂:血管和鼻窦粘膜未见强化,海绵窦可见造影剂逆流。

↓内容节选自图书:

《脑部影像诊断学》主译:吴文平等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hl/117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