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就抽筋钙说,这锅我不背原来真相
▼
相信很多盆友们都经历过
“抽筋”
静坐时不胜其扰
睡眠间受它折磨
跑步中被它突袭
甚至溺水时因它致命
……
很多人隔三差五抽筋
会选择让“钙”背这个黑锅
真的如此?
抽筋究竟是什么鬼?
表捉急,就让贴心的小编
好好跟您唠唠吧
1
什么是抽筋?
抽筋的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作时肌肉突然变得很僵硬,疼痛难忍,难以动弹。
抽筋一般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钟之久,最常发生在小腿和脚趾。其机制大多认为是由于神经或肌肉应激阈值降低,使得肌肉强直性收缩。
2
抽筋的常见原因
血流因素:如果存在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等病变,加之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致使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血流淤滞,造成代谢产物积聚于肌肉中,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刺激肌肉产生收缩痉挛,发生抽筋的现象。
血钙因素:钙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阈值降低,低于正常的刺激强度即能使神经肌肉兴奋,产生异常的收缩痉挛,引起抽筋。这种低血钙性抽筋,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的青少年、孕妇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失盐过多:饮食中矿物质含量不足,严重的腹泻、呕吐,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致使盐份流失过多等原因,引起氯化钠含量过低,电解质平衡破坏,致使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加之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很容易发生痛性痉挛即抽筋。
过度疲劳:运动量过大或用力过度而造成肌肉过度疲劳,由于肌肉快速连续地收缩,放松的时间太短,肌肉收缩与舒张交替的协调关系被破坏,引起肌肉痉挛。运动后肌肉紧张状态得不到及时缓解,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肌肉局部过多的乳酸堆积,也易致肌肉痉挛。如肌肉或肌腱发生裂伤,更会加重痛性痉挛症状。
姿势不良:姿势不良迫使身体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或收缩状态,或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均会引起肌肉被动痉挛。如长时间仰卧使被子压在脚面,或长时间俯卧使脚面抵在床铺上,容易导致小腿抽筋。
寒冷刺激:肌肉受到寒冷刺激时常发生痉挛,比如夜间睡眠时脚和腿部受凉,夏天游泳池水温过低,在寒冷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活动时,常发生抽筋。
3
抽筋时如何处理?
抽筋发生时必须保持冷静,如发生在运动时,由旁人协助或自行移动至合适位置慢慢坐下,先补充适量运动饮料或含糖饮品。
可对抽筋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肌肉反向持续牵拉,直至疼痛感消失。
如小腿后面的肌肉抽筋,可牵拉脚面使脚板翘起,同时尽量使膝关节伸直;如小腿前面的肌肉抽筋,可压住脚板并用力掌屈脚趾。拉伸持续时间大约20秒,重复2-3次,视情况可适当增加重复次数。
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二次损伤。若抽筋的时间较长,视情况可选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使用松筋活血止痛的药水。
4
如何避免抽筋?
短时间的肌肉抽筋经过处理可消失,但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仍很高。发生抽筋者应先了解抽筋的原因,针对原因做预防措施。
注意日常行为,多喝水,补充必须的能量,注意饮食电解质平衡。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肌肉过度疲劳。
锻炼时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使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气温较低时锻炼一定要在充足的预热前提下进行。运动量大出汗多时要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盐分。运动前可对易抽筋的肌肉做适当的按摩。
中老年人的抽筋,除了补钙外,还要注意改善血液循环,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注意驱寒保暖,纠正不良姿势。睡觉时易抽筋者,在睡觉前可针对易抽筋的部位做一些伸展操。
若经常抽筋,又找不出原因,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喜欢的话,记得到底部给小编点赞呦!
本文作者:罗镧,通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老年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推荐阅读(点下方标题)必读
你又肚子疼了?这些急诊腹痛的病因一定得知晓——
关于献血,你想知道很久的十大问题都在这里了——
附院人的一天
聚焦监护病房背后的守护——
十九大,我用奖杯向你献礼——
通大附院重磅推出重阳节体检优惠套餐,关爱老人从健康做起——
重要提醒
急诊内科病房、急诊ICU搬迁啦!
挂号缴费免排队
报告结果手机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hl/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