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

治疗白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正文

翟红印.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11(12).

儿童痉挛型脑瘫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一般临床上选择采用综合治疗,并且以康复训练为主,而脑瘫的康复训练见效缓慢,并且十分依赖于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耗时较长,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因此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神经功能修复的疗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本研究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年12月1日~年12月31日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7.8±1.6)岁;对照组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6±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采取Bobath五项手法及Vojta诱导法进行康复训练,1次/d,30~60min/次,1个疗程为20d,休息10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2.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金路捷,规格:20μg/支,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穴位注射治疗,在给头部穴位注射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得气后回抽无血,行缓慢的推注鼠神经生长因子,加入2ml注射用水溶解,每个穴位注射0.8~1.0ml,注射后需按压针眼,避免药物外渗,每隔1d注射1次,20d为1个疗程,休息10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3.1 血乳酸水平 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乳酸检测,抽取静脉血5ml,采取酶电极法进行检测。

1.3.2 GMFM评定标准有5个区域,①A区:翻身和躺,共17项;②B区:坐,共20项;③C区:跪和爬,共14项;④D区:站,共13项;⑤E区:跳、跑和走,共24项;合计88项测试项目,均采取4级评分,分别为0、1、2及3分,计算总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及GMFM总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不良反应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是较为难治的疾病,以伸张反射亢进为特点。在临床上一般以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康复训练是主要运用的手段,可以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但见效缓慢,并且与患儿配合程度相关,因此仅采用康复训练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小儿脑瘫的治疗除了在早期坚持康复训练外,采用神经营养剂也有所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开发并应用,并经过成熟研究的一种营养因子,仍然属于比较经典的神经营养类药物,主要应用于缺氧缺血后神经损伤治疗领域,可以修复以及保护神经组织,就脑瘫的病理生理而言,采用NGF进行治疗是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而穴位是中医学中的瑰宝,不同的穴位刺激具有不同的功效,选择穴位注射一方面使药物更容易直达患处,另一方面针刺激穴位对局部循环,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所作用,也能促进血供,对患儿有利。而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对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乳酸是糖代谢产物,机体缺氧缺血,其水平会增高,运动状态下,血乳酸也会上升,血液中的乳酸可以评价运动型疲劳。本研究中也采用了这一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显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联合康复训练后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GMFM总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说明了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在对患儿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治疗的安全性,穴位小剂量注射并未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较为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ys/97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