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NMO的病因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S)的独立疾病实体。NMO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N)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为特征表现,常于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复发率及致残率高。
传统概念的NMO被认为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随着深入研究发现,NMO的临床特征更为广泛,包括一些非视神经和脊髓表现。这些病变多分布于室管膜周围AQP4高表达区域,如延髓最后区、丘脑、下丘脑、第三和第四脑室周围、脑室旁、胼胝体、大脑半球白质等。AQP4-IgG的高度特异性进一步扩展了对NMO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临床上有一组尚不能满足NMO诊断标准的局限形式的脱髓鞘疾病,可伴随或不伴随AQP4-IgG阳性,例如单发或复发性ON(ON/r-ON)、单发或复发性LETM(LETM/r-LETM)、伴有风湿免疫疾病或风湿免疫相关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ON或LETM等,它们具有与NMO相似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部分病例最终演变为NMO。2007年Wingerchuk等把上述疾病统一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
在随后的观察研究中发现:(1)NMO和NMOSD在生物学特性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2)部分NMOSD患者最终转变为NMO;(3)AQP4-IgG阴性NMOSD患者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目前的免疫治疗策略与NMO是相似或相同的。鉴于上述原因,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了新的NMOSD诊断标准,取消了NMO的单独定义,将NMO整合入更广义的NMOSD疾病范畴中。自此,NMO与NMOSD统一命名为NMOSD,它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谱。鉴于AQP4-IgG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IPND进一步对NMOSD进行分层诊断,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诊断细则。
NMOSD的流行病学特征
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准确的NMOSD流行病学数据,从已有的小样本流行病学资料显示,NMOSD的患病率在全球各地区均比较接近,约为(1~5)/(10万人·年),但在非白种(亚洲、拉丁美洲、非洲、西班牙裔和美国原住民)人群中更为易感。在特发性炎性脱髓鞘(IIDDS)疾病构成比例上,NMOSD明显高于白种人群。如在NMOSD∶MS比例上,白色人种约为1∶100,非白色人种约为40∶60。在性别构成上,NMOSD女性明显高发,女男患病比例高达(9~11)∶1。NMOSD首次发病见于各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居多,中位数年龄为39岁。NMOSD常与一些自身免疫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氏病等发生共病现象。NMOSD为高复发、高致残性疾病,90%以上患者为多时相病程;约60%的患者在1年内复发,9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多数患者遗留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和或肢体功能障碍、尿便障碍。
NMOSD的临床表现
NMOSD的影像学表现
NMOSD的视神经MRI表现
NMOSD的脊髓炎MRI表现
NMOSD的脑MRI表现
NMOSD的诊断
NMOSD的诊断原则:以病史、核心临床症候及影像特征为诊断基本依据,以AQP4-IgG作为诊断分层,并参考其他亚临床及免疫学证据做出诊断,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2006年Wingerchuk等制定的NMO诊断标准(1)必要条件:1)视神经炎;2)急性脊髓炎。(2)支持条件:1)脊髓MRI异常病变超过3个椎体节段以上;2)头颅MRI不符合MS诊断标准;3)血清NMO-IgG阳性。具备全部必要条件和2条支持条件,即可诊断NMO。
2.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的NMOSD诊断标准见表2。新的标准将NMO纳入NMOSD统一命名,以AQP4-IgG作为分层,分为AQP4-IgG阳性与阴性组,列举了6大临床特征性表现,其中ON、急性脊髓炎及延髓最后区综合征最具特征性。强调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一致性,对AQP4-IgG阴性NMOSD提出了更加严格的MRI附加条件。此外,伴随自身免疫疾病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CSF细胞数轻度升高及视神经轴索损害等证据亦提示支持NMOSD诊断,最后强调了除外其他可能疾病。
NMOSD的诊断标准
NMOSD的鉴别诊断
NMOSD的治疗
急性期治疗
主要目标:NMOSD的急性期治疗以减轻急性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治并发症。
适应对象:为有客观神经功能缺损证据的发作或复发期患者。主要药物及用法如下:
1.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激素治疗短期内能促进NMOSD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A级推荐),延长激素用药对预防NMOSD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复发有一定作用。(1)治疗原则:大剂量冲击,缓慢阶梯减量,小剂量长期维持。(2)推荐方法: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加速病情缓解,具体用法如下:甲泼尼松龙1g静脉点滴,1次/d,共3d;500mg静脉点滴,1次/d,共3d;240mg静脉点滴,1次/d,共3d;120mg静脉点滴,1次/d,共3d;泼尼松60mg口服,1次/d,共7d;50mg口服,1次/d,共7d;顺序递减至中等剂量30~40mg/d时,依据序贯治疗免疫抑制剂作用时效快慢与之相衔接,逐步放缓减量速度,如每2周递减5mg,至10~15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3)注意事项:部分NMOSD患者对激素有一定依赖性,在减量过程中病情再次加重,对激素依赖性患者,激素减量过程要慢,可每1~2周减5~10mg,至维持量(每天5~15mg),与免疫抑制剂长期联合使用。
2.血浆置换(PE):部分重症NMOSD患者尤其是ON或老年患者对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反应差,用PE治疗可能有效(B级推荐),对AQP4-IgG阳性或抗体阴性NMOSD患者均有一定疗效,特别是早期应用。建议置换5~7次,每次用血浆1~2L。3.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反应差的患者,可选用IVIg治疗(B级推荐)。免疫球蛋白用量为0.4g/(kg·d),静脉点滴,连续5d为1个疗程。4.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激素冲击治疗收效不佳时,因经济情况不能行IVIg或PE治疗者,可以联用环磷酰胺治疗。
5.序贯治疗(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目的:为预防复发,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累积。
适应对象:对于AQP4-IgG阳性的NMOSD以及AQP4-IgG阴性的复发型NMOSD应早期预防治疗。临床上应该谨慎评估,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区分单时相及多时相NMOSD;反之,将单时相AQP4-IgG阴性的NMOSD进行过度免疫干预也是不必要的。一线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等。二线药物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米托蒽醌,定期IVIg也可用于NMOSD预防治疗,特别适用于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儿童及妊娠期患者。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lyy/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