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软饮的三国志打法农夫山泉和元气森
作者|万润北
编辑|Janet
先说两个事实。
年9月8日,农夫山泉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从传言到否认,再到递交港股说明书,“不上市家族”正式踏上了资本化道路。登陆港股首日,农夫山泉高开高走,报39.8港元/股,涨幅为85.12%,总市值达4,.92亿港元。创始人钟睒睒短暂超越了马化腾和马云,登顶中国首富。
另一边,前几天元气森林也PR了最新一轮的融资,估值达到60亿美元。这个号称软饮界绝对黑马的新品牌,去年在零售终端据推算卖了超过25个亿,21年雄心满满目标百亿。
软饮料市场天然就是个敢为人先,乐于推陈出新的品牌角斗场。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品牌涌入其中,等待投资人慧眼识珠。
一家“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印钞机”,一家“用互联网思维做无糖饮料”,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饮料品牌,何以成为当之无愧的软饮头部?它们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投资人如何在项目早期就作出更好、更快、更高质的判断,精准找到软饮赛道的下一个搅局者?
为解答上述问题,泡腾VC特意邀请到成为资本消费组VP万润北,他是软饮赛道的资深研究者,创新提出了分析品牌的三国志模型:
优质软饮品牌=曹操(差异化产品)+孙权(全国线下渠道能力)+刘备(领导力和产品洞见能力)
那软饮赛道究竟规模如何?为何值得投资人瞩目?农夫山泉和元气森林的破局点又在哪里?一起来看看!
01
“喝出来”的高增长软饮料赛道
要回答软饮赛道有多大规模,就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软饮料?
软饮料指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饮料,又称无醇饮料。由于软饮料的消费旺季为夏季,因此有时也称为清凉饮料。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市场之一。据FrostSullivan报告显示,按零售额计算,年中国软饮料市场规模为人民币9,亿元,从年至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5.9%。得益于城镇化步伐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涨及消费升级,中国软饮料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年至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维持在5.9%。年中国软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人民币13,亿元。
如果将中国软饮料市场按类别划分,在年,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果汁饮料以及功能饮料的市场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其中包装饮用水占比最大,在软饮料市场中占到20.3%,市场规模超过2,亿。蛋白饮料和果汁饮料则分别占比14.9%和14.5%。至年,咖啡饮料、功能饮料和包装饮用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将分别达到20.8%、10.8%、9.4%,增速最快,有高歌猛进之势。中国软饮料市场目前已经形成稳定的6+N格局,包含包装饮用水、蛋白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碳酸饮料和茶饮料在内的六大品类在年占据软饮料市场77.8%的份额。
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消费者寻求个性化等原因,软饮料行业的市场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会比较分散。传统品牌如可口可乐、康师傅、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事可乐等CR5占比31%,CR10占比则为43%。但这也为能够持续推陈出新、满足细分赛道需求、具有独特行业洞见的新品牌和新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以优秀品牌功底,深度消费者洞察见长的品牌仍能逐步跻身第一、第二梯队。
除了把控产品力和品牌力,电商及新零售渠道的出现也成为软饮料市场快速增长的催化器。而相较于其他消费品,软饮料所具备的餐饮属性、便携性、成瘾性又使得自动贩卖机和catering(饮食服务、酒席承办)成为饮料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虽然品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但在软饮料行业中,大市场、多细分赛道、高增速、渠道多元化等特点仍是“万变中的不变”。在抓住这些特点的同时,要看品牌能否源源不断诞生差异化产品、团队能否有效利用并管理全国线上线下渠道、创始人是否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和独特的产品洞见能力,这是投资人寻找下一个软饮料行业搅局者,深度淘金的关键。
接下来,本文将以二级市场龙头企业「农夫山泉」及一级市场新晋黑马「元气森林」为例,深度解析软饮料赛道这一条掘金之路。
02
农夫山泉何以成为“大自然的印钞机”?
据招股书显示,年-年,农夫山泉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75亿元、.2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49.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2%。最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33.86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0%,市占率达到20.1%。自年反超华润怡宝坐上行业头把交椅后,农夫山泉逐渐拉大领先优势,对比之下,位居第二的华润市占率仅为12.6%。
年3月30日,公司公布了20年的财务数据。虽然由于受疫情和水灾的影响(尤其是学校和运动场馆关门导致功能性饮料收入下降近10亿),公司收入下降4.8%至.8亿元人民币,但是公司的创新型业务(气泡水、苏打水、咖啡饮料和植物酸奶等)收入同比上升.8%,达10.5亿元。公司降本增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净利润较19年同比增长6.6%至52.8亿元。
经过多年努力,农夫山泉在市场端、营销端、生产端等多个维度都成为了行业翘楚,为品牌筑起了坚固的护城河。正因如此,二级市场也给了它和茅台、海天集团等中国核心资产消费品相类似的超高估值。高估值的背后是产品具备刚性需求,存在高毛利和长期复购的可能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产品、渠道、研发、营销、团队和创始人的多方努力。
1、大赛道龙头并持续高增长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按零售额计算,年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亿元,年至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的%,预计至年的复合年增长将维持在10.8%。农夫山泉产品所在的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年增速达到了26%,呈高速度增长,是大赛道下的大品牌。年,农夫山泉横空出世,以天然水和天然矿泉水的概念切入包装饮用水市场,对标当时的行业巨头娃哈哈和乐百氏。想要撼动老牌饮用水老牌饮用水早已牢牢占据的江山并不容易,更不用说分一杯羹了。农夫山泉通过多种方式,在2年以19.63%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瓶装水的第一品牌,逐步取代娃哈哈等品牌,成为瓶装水市场的主力产品。
虽然目前我国瓶装水人均消费仍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未来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18年我国瓶装水人均销售额为20美元,低于全球平均的29.6美元。从销售量看,18年我国瓶装水人均销量为32.1升,仅高于中国台湾(19.7升),低于全球平均(43.9升)。但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包装饮用水的消费场景也越发多元化。人们逐渐从用饮水机喝水、囤货大包装饮用水转变成饮用小瓶装水。这也促成了水单位平均销售价格的上涨,ml瓶装水的ASP就从年0.7元上升至年2.0元,高ASP的茶饮、功能饮料、气泡水和咖啡等其他品类同样增速亮眼。
2、定位清晰的多元化产品策略
下图是农夫山泉目前的五大产品线和对应的价格带,每一款产品都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客群和价值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市场对该品类的认知,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选择。从纵向来看,以包装水为例,当市场主打卫生和时尚概念,普遍出售1元的娃哈哈及百乐氏纯净水时,农夫山泉选择了不走寻常路——首次提出「饮用未经大规模工业化处理的自然矿泉水」这一理念,推出主打健康、天然、纯净的瓶装水品牌。年上架的ml饮用水,是首个打造矿泉水概念的产品,配合“农夫山泉有点甜”的金句,迅速切入市场。
随后,农夫山泉又率先推出适合学生运动后补水的饮用水产品,采用单手即能打开的运动瓶盖设计,为饮用者提供便利。产品设计上的微创新恰恰体现了农夫山泉敏锐的消费者洞察。年,农夫山泉成为G20杭州峰会指定用水,在这款产品中采用吉林长白山抚松县境内莫涯泉的水源,并创造性的将长白山(农夫山泉水源地)的生态文明融入设计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的敬意。通过将中国文化融入“中国制造”,农夫山泉再度升级了自身的品牌形象,并于年的“一带一路”峰会上再次登场,专注商务宴请这一消费场景。
从横向来看,茶饮线中对标统一和康师傅的茶π在上市第一年便取得16亿的销量,至今稳坐国内「茶饮单品上线第一年销售额最佳」的宝座。农夫山泉将茶π的目标消费群定位为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为此在包装设计和宣传上下了大功夫。茶π的包装以色彩亮眼的抽象图案为主,并直接在瓶身印上了代言人的照片。细数这几年的代言人,无论是BIGBANG、吴亦凡、赖冠霖,还是年再度回归的权志龙,都足以代表茶π自成一派、年轻的品牌形象。
果汁线也足以展现农夫山泉对市场定位的精准把握。年,农夫山泉推出姐妹品牌农夫果园,对标知名品牌汇源果汁。汇源果汁深耕市场多年,消费者已经普遍理解并接受了瓶装果汁的概念。但农夫山泉没有选择和汇源在同一细分赛道(低浓度果汁)进行竞争,而是转向果汁含量30%-50%的中浓度果汁赛道。由于果汁长期静置后会出现沉淀现象,影响产品外观形象,品牌提出了“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的slogan,解决了消费者对沉淀物的顾虑,也彰显了产品的天然和健康。
3、创新驱动的强大研发实力,推动ASP上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从农夫山泉多元化的产品策略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品牌推陈出新的策略:横向洞察并满足市场需求,或是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产品差异化;纵向对自有产品进行细分,进一步深耕不同消费场景,或是对产品包装及口味进行升级。由于农夫山泉的新品定价一般高于市场主流竞品或已有产品,再借消费升级这一股东风,往往能够提高集团产品ASP,增加收入。
从研发流程来看,农夫山泉的产品定位是「有十年以上生命周期的消费品」,而非网红产品。虽然农夫山泉极少空开披露研发信息,但不可置否的是,它拥有一套相当系统的研发流程。首先,在进行产品开发前,需要通过行业数据、消费者洞察、渠道访谈等进行市场调研;其次是根据公司多年经验积累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估;通过大量时间、资本和人才的投入对产品进行研发后,必须经由小规模内部测试或区域测试确定产品是否上市。可见农夫山泉想打造的是常青有术的产品,而非“昙花一现”的爆款。
除了研发新品外,农夫山泉也会对已有产品的成分、包装、口味进行升级,不论是G20峰会上传递“中国文化”的玻璃瓶装水,还是持续更新的“尖叫”系列,都给品牌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一是持续不断积累单品牌线的知名度;二是在留住原有顾客群的基础上,迎合了新世代消费人群的口味变化;三是提高原有产品的ASP,避免“高举低打”的定价策略。
4、掌握稀缺的高质量水源地资源
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每一滴农夫山泉都有它的源头。根据中国法律法规,从天然水源取水需结合水源点的水资源条件,在对取水量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相关政府机关提出取水申请,经相关政府机构审批获得取水许可证、采矿许可证(仅适用于矿泉水)或在少数情况下于第三方持有取水证的国有供水公司订立供水协议。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到广东万绿湖,从四川峨眉山到浙江千岛湖,农夫山泉占据了中国优质水源地的半壁江山,几乎达到了半垄断的状态。
此外,取水证的年批准件数较少,申请材料准备成本较高。举一个例子,浙江省年共计受理取水证申请和延期案例十几件;年共计受理案例件数为个位数。根据中国法律法规,50万吨及以上的取水证在申请前需要进行前期勘探和调研、取得勘探权等资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等,申请周期长。而早在年5月,农夫山泉就以1.56亿人民币的价格,成功竞标长白山脚下靖宇县白江泉探矿权。农夫山泉也会联合第三方机构,评估水源地的数百项指标,一个优质水源地的遴选常常需要数年时间,对于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极大的消耗。
根据农夫山泉招股书,公司目前有34张取水证和3张采矿许可证,具有许可证规模性优势。其许可证有效期为2-5年,天然水收取每吨0.11元许可费;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矿泉水收取每吨1.4元的许可费,价格较低。以农夫山泉披露的未来两年建设计划预算为例,每千吨产能投资费用为55.4万元,而其年产能高达3,吨,需花费.3亿人民币,水源地Capex投入极高。再对比农夫山泉年的实际产量与政府批准的每年最大可开采量,可见其只开采了17.9%,未来发展利用空间巨大。
5、精细化渠道管理和与时俱进的市场宣传方式
农夫山泉通过极强的渠道布局能力抢占消费者心智。公司拥有超过11,名全职销售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9.7%。经销网络呈扁平化,有个直营客户和4,个经销商,一共覆盖了万个网点(其中万个在三四五线城市),覆盖网店占中国所有POS的11%。同时,在三百多个城市铺设了超过62,个自动售货机(全国大概有60-80万个自动售货机)。
农夫山泉也是业界最愿意尝试新渠道和新方式的公司,于年开设天猫旗舰店,率先拥抱电商(娃哈哈、康师傅于年开设旗舰店)。除了传统智能售货机之外,还会根据经销商和线上大数据分析目标用户消费习惯,并在社区开设“农夫山泉芝麻点”,提供定制化产品。同时,农夫山泉也利用“送水到府”APP,扩展购买渠道及增加客户复购率。
在经销商管理方面,农夫山泉也成为了行业领航人。所有经销商必修使用手机APPNongfuCooperationPartner(NCP)系统,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经销商老板通过“经销业务管理”进行智能下单、追踪物流、库存管理、结算和返点。前线人员通过前线PoS管理记录销售点情况,上传堆头和宣传活动照片。渠道人员则根据NCP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寻店、管理经销商运营、监管营销数据。极高的渠道管理运营效率和深度经销商管理,落地生根,变成了农夫山泉相当漂亮的数据:农夫山泉的经销商年均销售万,康师傅则为万;农夫山泉销售人员人均年产值万,中粮、达利则分别为万和万。
市场宣传层面,农夫山泉以当红明星代言(权志龙、吴亦凡、虞书欣)、线下活动、体育赛事赞助及综艺节目、企业合作和电视广告和记忆点极强的slogan为主。从农夫山泉与其他品牌的联动中,其精准的营销定位可窥见一斑。如年农夫山泉联手网易云,推出了“音乐如饮水,冷暖人自知”的活动。音乐如水,每个饮水的人都能从中尝出细微的不同,不同的背后是发生在人们身上千差万别的故事,它们不依不挠地占据记忆和五感。而音乐是最好的调和剂,同一首歌,在人们身上也意味着不同的故事。既然音乐如水,为什么不干脆把和音乐相关的故事写在水瓶上呢?农夫山泉在白色外包装上印上了30条“网抑云”热门评论,并附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10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