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福音DBS帮助您自由走起来
“走路”是人与生俱来的功能,
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
可能就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了。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帕金森病(PD)年发生率为~/10万。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7%。病理性步态是PD患者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之一,其中最具致残性的病理步态是冻结步态(FOG)。冻结步态可发生于PD临床各期,中晚期更为常见,由于发病机制不详,部分对药物不敏感,晚期治疗困难。为此,小编特邀禅医精准脑科中心任廷文主任为大家讲讲关于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相关问题。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
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主要表现为运动的短暂性阻滞,步态常呈非对称性,单侧下肢偶发起始,患者起始犹豫,不能行走或行走时感觉自己的脚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脚、迈步困难,一般持续数秒钟,偶尔也可长达30s。最严重时,患者任何时候行走均出现,需要他人或拐杖辅助,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双腿颤抖。随着病情进展,冻结步态越发频繁并致跌倒。
研究认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具有3种亚型:
(1)双腿震颤:克服步行阻滞而出现双腿(膝关节)交替颤抖;
(2)拖步曳行;
(3)完全运动不能:肢体到躯干不能移动,此项较为少见,但最为人所知。
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半数以上病程超过1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经历过冻结步态,随着疾病进展逐渐上升,多发生于帕金森病的晚期。但也有7%早期特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经历过轻度冻结步态。
加之,帕金森病患者伴有震颤、肌肉僵直等症状,在起步或行走过程中出现突然的、不可预期的步态中止,抬脚迈步困难,这些都加大患者跌倒摔伤的风险,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助力帕友“自由”行走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是利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特定神经核团的位置植入电极,通过高频电刺激抑制异常电活动的神经元,重新平衡脑内电生理水平。DBS除治疗帕金森病外,还可用于原发性震颤、癫痫、扭转痉挛等疾患的治疗。
“我们知道药物治疗是前期帕金森病的首选手段,左旋多巴类药物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任廷文主任表示,但药物并不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长久缓解,药物疗效较好即“蜜月期”一般只有3-5年,当“蜜月期”过后,药物疗效逐渐下降。蜜月期一过,不少患者开始出现“运动并发症”。
此时,帕友们可考虑开展手术治疗,以延缓病程进展。DBS手术作为治疗帕金森病的主流外科手段,具有安全可逆、精准微创的特点。有研究机构追踪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患者进行DBS术后病理性步态(特别是冻结步态)改善明显,抬步困难、迈步不前、拖步曳行等问题均有大幅度好转。
同时,DBS手术对震颤或震颤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手术的有效率达90%以上;对僵直表现明显的患者,有效率在80%~90%;对以运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哪些患者可以进行DBS手术?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开展手术,也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手术。
DBS手术适应症:
(1)用药情况:曾经服用左旋多巴有良好疗效、现在疗效下降并且已经出现运动波动和异动症;
(2)生活方面:病情加重,并已经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3)认知测试:患者没有智力障碍,能够配合治疗;
(4)其它因素:患者年龄最好不要超过75岁(身体仍然健壮的可以适当放宽年龄)、病程在5年以上,但如果震颤为主的病例,药物治疗效果差(3年以上),应该尽早进行DBS手术。
精准脑科医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