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暑湿交加,宜防暑祛湿,调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大暑

年7月23日

农历六月十一

星期一

此时太阳位于黄经°,正值三伏之“中伏”前后,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

一般地,农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来,大暑紧随其后,之后天气便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此时湿气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时节。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二候土润溽暑;

三候大雨时行。

苦夏时节,三伏天里,高温多雨,暑热与湿气交加,难免使人心浮气躁。因此,大暑节气养生应注重防暑祛湿,调养心神。

防中暑

防暑是大暑节气中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是中暑的高危期。此时尤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患者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老人及体质虚弱者,应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内与室外温差不要超过10℃,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天气炎热,人也比较容易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重祛湿

古人云:暑不离湿。大暑时节,往往雨水也多,湿和热夹杂一起,使人感觉特别的闷热,这时身体也很容易积累大量的湿气,所以,大暑时节重在祛湿!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就是说,只要和湿气有关的问题,都和脾脏相关。

因为脾脏是运化水液的,而湿是水液凝聚而成的。也就是说,本来是有用的东西,但是脾没有把它运送到需要的地方,最后变成了致病因素——湿气。

人体内湿气重,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而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

因此,大暑祛湿,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进而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

刺激脾俞穴,还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归于正常,将身体内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症。

另外,也可艾灸或点揉:承山穴、三阴交、阴陵泉和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内湿过重的人,还可以用艾条灸肚脐处的神阙穴。

温馨提示:节气当天以及前后三天,适宜做大暑节气灸。

调养心神

夏季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所以“养心”也是大暑养生的关键点。

暑天养心,首先要做到让心静下来,比如,听听悠扬的音乐,看看优美的图画,或者练练瑜伽、打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艾灸心俞、神门、内关等穴位,有利于降心火,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大暑养生宜忌

﹏﹏﹏﹏﹏﹏﹏﹏﹏﹏﹏﹏﹏﹏﹏﹏﹏﹏﹏﹏﹏﹏

?宜:清热补气,冬病夏治。

大暑厌食,多为脾胃寒凉。俗话说“晨起三片姜,百病消灾殃”。此时可吃些生姜,暖胃。推荐:生姜红枣粥。

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黄豆、香菇、桂圆等;

绿豆是清热佳品;

马铃薯、红薯、香菇、山药可起到益气的作用;

可吃应季水果蔬菜如苦瓜、丝瓜、黄花、生菜、芦荟、西瓜、苹果、桃子、香蕉等。

?忌:食欲不振,严防暑湿。

若因天热而喝冷饮,虽能解一时之热,但寒凉入体,却要消耗大量阳气去化这团寒湿邪气。

若反复消耗阳气,则机体渐趋阳虚,进而阴浊凝滞,百病丛生。大暑节气,天地之间炎热之极。阳气外散,内阳反而不足,因此千万不要因热而贪凉饮冷。

往期精彩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

女人气血虚怎么办?现在知道还不晚......

只需一分钟,看懂艾灸与刮痧、拔罐的区别!

艾灸了几个月没效果,究竟是为什么?

什么是“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脚底这条线,一定要揉开,否则后果很严重

⊙注:本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60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