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20
总体态势分析
1.智慧城市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投资总规模约1.7万亿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经过概念普及、政策推动、试点示范之后,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等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已超过个,开展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已分别达94%、71%。各级政府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直接拉动智慧城市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据德勤统计,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近几年均保持30%以上增长,年市场规模达10.5万亿元。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智慧城市本级财政建设投资占GDP比重约为0.1%-0.5%,年全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约为1.7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3.1%。
2.智慧城市建设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公众纷纷入局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角色,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模式逐步形成,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一方面,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吸引了ICT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企业纷纷入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年智慧城市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约亿元,占总投资21%,社会投资约亿元,占总投资的79%。另一方面,强调公众参与探索共建共治,政府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将城市问题摆上货架,给予市民集体参与解决自己身边问题的空间。如贵阳针对城市管理建立了一套在线互动交流系
统“百姓拍”,市民可以通过拍照取证、投诉举报等流程参与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综合执法、渣土管理、园林绿化、工地管理等六大城市管理。
3.新基建引领下一轮投资热点,厚植智慧城市数字基因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年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也包括智慧灯杆、智能充电桩等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根据相关机构测算1,年我国5G投资规模将近亿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亿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亿元、特高压投资规模超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规模约亿元、充电桩投资规模亿元,新基建占全部基建比重的7%-12%,规模或超万亿。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基建”突破了“铁公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模式,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是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全面释放数据红利。
4.城市大脑流量入口地位确立,智能中枢争夺战加剧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杭州市运用城市大脑提升交通、文旅、卫健等系统治理能力的创新成果表示肯定,希望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并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等智慧中枢概念层出不穷,引发产业图谱重新洗牌。空间信息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中找到新的支点,多年的技术积累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得以释放活力,并造就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中坚力量;互联网巨头、ICT厂商、集成商等企业依托强大的云、数、AI能力纷纷入局城市大脑市场,推动政务数据化运营和政府部门的流程再造,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让“数据”价值为“业务”服务赋能,为政府带来了新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5.产业供给侧能力更加细分和“柔性”,推动智慧应用高效运行
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微场景服务需求和黑科技创新演进态势更加明显,倒逼智慧城市产业供给能力持续分化,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更加贴近细分领域和特色场景。一方面以用户切身需要为导向,各类微场景应用服务市场争夺加剧,如在政务服务改革领域,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细分领域个性化解决方案竞相涌现,助力疏通业务难点堵点。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东风驱动下,弹性化、定制化服务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突破关键方向。如在城市治理领域,借助5G网络切片技术,低空航拍、国土测绘、植被保护、应急救援、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等系列应用实现网络服务质量随需而定;基于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技术,城市公共安防能力全面向定向抓取、精准识别演进。
6.平台化合作模式广受市场关切,推动智慧城市可持续运营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运营和迭代升级的过程,智慧城市需要对城市综合平台、城市垂直领域功能平台、园区综合平台、社区综合平台等所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专门运营,但人才匮乏、财政资金短缺迫使政府寻求新的合作、建设和运营模式,这种需求推动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的诞生,成为智慧城市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建立专门智慧城市运营团队或企业的需求日益迫切,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商能有效弥补政府在专业人员支持、持续资金投入、科学规划、管理和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不足,盘活各类城市资源,整体推动城市迈向智慧化。据相关机构统计,地方政府成立或引入本地化运营企业占所有智慧城市的比例达50%。
来源:中国信通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PDF版本将分享到《三个皮匠每日知识精选》知识星球,三个皮匠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的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8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