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河水老师讲课节选颈椎病辨证论治

-08-19广东国药天江第五届慢性病管理学习班--田河水老师讲课节选

颈椎病的病因

*慢性劳损:不当的工作姿势、不良的睡眠体位、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颈椎的退行性变

*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体质虚弱正气不足

*肩胛带肌、脊柱、骨盆、下肢力学失衡

颈椎病的分型

一、颈型颈椎病

症状:突出表现是颈项疼痛,不适,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持续数月或数年,多在睡觉、受寒、颈部突然扭转后诱发,疼痛可因头颈部活动而加剧,可累及或扩散至颈部、肩部、上背部、后头部、上肢等,并不沿周围神经的走向传导,常常伴有颈部僵硬感及颈部易于疲劳,慢性病程者,常以头颈转动时有异响为主诉。

体征:局部压痛试验(+)。

影像检查: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孔变形狭窄,生理弯曲变直,骨质增生,颈椎不稳等退变。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

症状: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感觉障碍,精神障碍。

体征: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局部压痛试验(+)。

影像检查:横突孔及椎动脉异常等等。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

症状:颈肩痛,头痛,向上肢或头部放射,范围可根据压迫神经不同而不同,皮肤麻木,过敏、上肢肌力下降,手指活动不灵活,上肢或头部姿势不当或突然撞击患肢时,上肢出现剧烈闪电样锐痛。

体征:牵手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局部压痛试验(+)。

肌电图:对应神经根损伤。

影像检查: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形狭窄,颈椎不稳等退变。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晕转头时加重,伴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下降,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血压升高;头颈部及上肢出汗;耳鸣、听力下降,发言障碍。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

体征:局部压痛试验(+)。

影像检查:颈椎间盘变性突出,椎间孔变形狭窄,生理弯曲变直,骨质增生,颈椎不稳等退变。

五、脊髓型颈椎病

症状:椎体束征临床上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下肢瘫痪等。手部持物易坠落。最后呈现为痉挛性瘫痪。椎体束在髓内的排列顺序,从内及外依序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及骶部的神经纤维,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中央型(又称上肢型)椎体束深部被累及,因该神经纤维束靠近中央管处,故称为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方波及下肢。(2)周围型(又称下肢型)椎体束表面被累及,下肢先出现症状,压力持续增加波及深部纤维时,则症状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为重。(3)前中央血管型(又称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引起,通过该血管的支配区造成脊髓前部缺血而产生症状。

体征:检查时可发现反射亢进、踝、膝阵挛及肌肉萎缩等典型的椎体束症状。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大多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感觉麻木,屈颈试验(+)。

影像检查: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变性,颈椎不稳等退变。

六、其他型颈椎病

食道压迫型颈椎病吞咽障碍。早期主要为吞服硬质食物时有困难感及食后胸骨后的异常感(烧灼、刺痛等),渐而影响饮食与流质饮食,但少见。伴其他颈椎症状,单纯此型者少见,约80%病例尚伴有脊髓或脊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症状。因此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其他症状。

颈椎病引起的病症

C1高血压、头痛、偏头痛、神经痛、失眠、健忘、倦怠、眼冒金星、眼花、痛风

C2眼疾、斜视、盲视、眼花、耳疾、聋、谵语、烦躁、头昏

C3神经炎、神经痛、湿疹、痘疹、粉刺、高血压、咳嗽、视物不清

C4咽喉腺膨胀、黏膜炎、鼻塞、牙痛、弱视、失眠

C5咽喉炎、扁桃体炎、喉痛、喑哑、哮喘、口臭、火气大

C6脖子僵硬、五十肩、肩膀痛、上手臂痛、手麻痹、扁桃体炎、气管炎、百日咳

C7伤风、甲状腺炎、阑尾炎、喉哽塞、吞咽不下、贫血、肩膀僵硬

颈椎病的中医药分型治疗

颈椎病内服基础方:

葛根10g*4包桂枝6g*3包白芍10g*3包当归10g*3包生姜3g*4包大枣10g*2包甘草10g*2包

用法:日一付,分两次,开水冲溶解充分后口服。

颈椎病外用基础方:

制川乌、制草乌、穿山龙、葛根、当归、花椒、制附子、桂枝、白芍、防风各一包,醋延胡索、甘草各两包,将颗粒用50度左右的白酒或酒精调敷患处。

颈椎病的中医分型

1、风寒痹阻:

症状:颈项疼痛,不适,多在睡眠、受寒、颈部突然扭转后诱发疼痛可因头颈部活动而加剧,可累及或扩散至颈部、肩部、上背部、后头部、上肢等,常常伴有颈部僵硬感、寒凉感,舌苔白,脉弦紧。

治法: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羌活6g*4包、细辛3g*1包、麻黄6g*1包、苍术10g*1包、防风6g*2包。

2、风水瘀阻:

症状:颈肩痛、头痛、向上肢或头部放射,范围可根据压迫神经不同而不同,皮肤麻木,过敏,手指活动不灵活,上肢或头部姿势不当时、上肢出现剧烈闪电样锐痛。苔腻,脉紧或弦。

治法:疏风利水,活血通络。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茯苓10g*3包、猪苓10g*3包、炒白术10g*2包、泽泻10g*3包、羌活6g*4包。

3、气虚血瘀:

症状:肢体麻木、乏力、精神不振、面色神气不足、眩晕,视力减退,头脑变混。

治法:补气活血,滋养经脉。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黄芪10g*6包、炒白术10g*3包,陈皮6g*2包。

4、枢机不利:

症状: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感觉异常,精神抑郁。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晕转头时加重,伴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下降,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心前区痛、血压升高;头颈部及上肢出汗;耳鸣、听力下降、发音障碍。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晕、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口苦,咽干,胸胁不适,脉弦。

治法:和解枢机,调和阴阳。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柴胡6g*4包、黄芩10g*2包、清半夏6g*2包、党参10g*3包。

5、痰瘀阻络:

症状: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兼证:胸闷恶心,呕吐痰诞,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基础方加清半夏6g*4包、陈皮6g*2包、茯苓10g*3包、炒白术10g*3包、天麻6g*5包。

6、瘀血阻窍:

症状:头痛、眩晕、视力减退、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黯。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基础方加桃仁10g*1包、红花6g*5包、熟地10g*3包、赤芍10g*2包、川芎6g*5包。

7、湿热痹阻:

症状:颈部或四肢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活血通络。

方药:基础方加:黄柏6g*4包、苍术10g*1包、栀子10g*1包、黄连3g*5包、黄芩10g*2包。

8、肝肾亏虚:

症状:久病不愈,伴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怕冷畏寒,舌淡苔白,脉虚。

治法: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

方药:基础方加熟地10g*3包、桑寄生10g*1包、牛膝10g*3包、杜仲10g*1包、续断10g*3包、红参10g*3包、黄芪10g*3包、炒白术10g*1包、茯苓10g*1包。

其他骨关节病类治

痛风

症状:颈项疼痛,僵硬不适,常常伴有四肢关节疼痛不适,甚至关节肿胀热痛,皮下肿块等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活血通络。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土茯苓15g*2包、泽泻10g*3包、黄柏6g*4包、苍术10g*1包、粉萆薢10g*3包、山慈菇10g*3包、石菖蒲6g*1包。

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颈项疼痛、僵硬不适、伴有脊柱骶髂四肢关节疼痛僵硬不适等症状,早晨尤为明显。舌淡苔白,脉沉弦。

治法:补肾温阳、活血通络。

方药:内服基础方加熟地10g*3包、桑寄生10g*1包、牛膝10g*3包、狗脊10g*3包、制附子15g*1包、黄芪10g*3包、炒白术10g*1包。

类风湿

症状:颈项疼痛、僵硬不适、伴有四肢关节肿痛晨僵不适、变形畸形等症状。舌淡苔白、脉虚弦。

治法:补气温阳、清热祛寒、活血通络。

方药:基础方加制附子15g*1包、制川乌3g*1包、黄芪10g*8包、炒白术10g*2包、雷公藤10g*1包、麻黄6g*1包、蜂蜜20g

注:每月化验血常规、肝功能。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cs/4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