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门诊答疑解惑之抗疫期间,要不要囤点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有一年,近期国内多地又出现散发病例,居民们慢慢放松的神经又开始紧张起来。我们的老年药学门诊正如一扇讯息窗口,笔者在周一坐诊时就陆续接到几个电话及特地来院内咨询的患者,问的同一个问题:医院还有吗,要不要囤点儿羟氯喹?我的回答是:有药,但不用囤。
在最新版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明确提到:不推荐使用羟氯喹或联合使用阿奇霉素。而在该方案推荐可以试用的药物中,磷酸氯喹位列其中。笔者随即想到,是否因为一字之差,广大居民误将羟氯喹当成氯喹来囤?而磷酸氯喹与硫酸羟氯喹又有什么区别?显然,日常诊疗活动中,硫酸羟氯喹(简称“羟氯喹”)似乎更有市场,此刻,为什么指南推荐的是磷酸氯喹(简称“氯喹”)?
一、羟氯喹与氯喹的研发历史
印第安人最早用金鸡纳树皮泡水来治疗疟疾,至年法国药学家成功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历史上最早的抗疟药——奎宁。之后科学家相继合成了伯氨喹、氯喹和乙胺嘧啶等化合物用于治疗疟疾。氯喹与天然奎宁化学结构相近,是4-氨基喹啉类衍生物(见图1),早在年就用于临床。同年,科学家在氯喹基础上做结构改造,用羟乙基替代氯喹中的一个乙基,使羟氯喹在人体胃肠道吸收更快,体内分布更广。随后,学者们在氯喹的结构中添加一个磷酸根合成磷酸氯喹,在兼具疗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吸收度。
二、羟氯喹与氯喹的药学特征
磷酸氯喹
硫酸羟氯喹
药理分类
抗炎、抗风湿药;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
免疫抑制药;抗炎、抗风湿药;抗感染药/抗寄生虫药
化学式
C18H26ClN3·2H3PO4
C18H26ClN3O·H2SO4
相对分子质量
.87
.88
国内批准适应症
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盘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由阳光引发或加剧的皮肤病变
主要代谢酶
CYP3A4、CYP2D6、CYP2C8
CYP3A4、CYP2D6、CYP2C3
药物相互作用
氯喹同类药物:导致氯喹血药浓度升高
氯丙嗪:联用增加肝脏负担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毒性增加爱
肝素、青霉胺:合用增加出血风险
洋地黄类药物:同时使用本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
氯化铵:联用加重本药排泄
链霉素:联用增加本药对神经肌肉接头的直接抑制作用
西咪替丁:联用导致本药血药浓度增加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合用增加羟氯喹组织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
致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莫西沙星等):合用增加爱心律失常风险
环孢素:合用增加环孢素血药浓度
地高辛:合用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
降糖药:合用时需要减少降糖药的剂量
抗酸药:两者间隔4h服用
新斯的明、吡斯的明:联用会拮抗两药的作用
抗癫痫药:联用可能会减弱抗癫痫药的作用
消除半衰期
约40d
约20-60d
有效性*
EC.47μmol/L
EC.72μmol/L
常见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窦房结抑制、心律失常、严重发生阿-斯综合征
骨骼肌肉系统:神经肌肉痛
神经系统:烦躁、药物性精神病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眼:不可逆视力障碍
皮肤:瘙痒、皮疹、紫癜、皮炎
耳:耳鸣、听力损害
胃肠道症状
心血管系统:心肌病
内分泌系统:低血糖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肌病变
免疫系统: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感觉运动神经疾病、腱反射抑制、异常神经传导
精神:情绪不稳、神经质、严重有自杀倾向
肝脏:肝功能异常、严重爆发性肝衰竭
胃肠道症状
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卟啉病新发或加重者
皮肤:瘙痒、皮疹、皮肤黏膜变色、脱发、光敏反应、剥脱性皮炎等
眼:角膜水肿、视野缺损、黄斑病变、视力调节受损等
耳:耳鸣、听力损害
其他:发热
药物过量
因急性中毒导致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而死亡;致死量可低至50mg/kg(即60kg的患者致死量为3d/d),可迅速出现呕吐、视力障碍、呼吸困难、心律不齐
头痛、视力异常、心血管衰竭、惊厥、低血钾、节律和传导障碍,导致呼吸心搏骤停,过量后即刻出现以上症状
过量处理
立即停药;对症处理;维持心肺功能
催吐、洗胃;给药30min内导入至少5倍剂量的活性炭粉末抑制药物吸收;胃肠外给予地西泮逆转心脏毒性;给予呼吸支持;中毒症状出现后服用氯化铵促排泄,8g/d,3-4次/周,持续使用至停药数月
*平行体外抑制新冠病毒活性(48h孵育结果)
三、羟氯喹与氯喹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
由以上介绍可知抗病毒治疗是羟氯喹与氯喹的超说明书用药,在新冠疫情早期,人们能想到用此类药物来试验源于过去几十年的抗病毒研究。然而,羟氯喹与氯喹对于新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其亲脂弱碱,可改变内吞体的pH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其可通过改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受体蛋白的糖基化修饰,阻断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基于上述理论以及体外抗病毒试验的佐证,在疫情发生早期,国内外都在积极试用这类药物。然而,如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