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都属于中暑怎
眼下正值“三伏天”,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期。明天(本周六)是中伏第一天,正好也迎来了大暑节气。
医院下沙院区得到消息:7月12日初伏以来天天都有中暑患者就诊,甚至出现了热痉挛、热衰竭患者。
拒不完全统计,本周以来,医院下沙院区急救创伤中心已经收治了7例热痉挛患者,其中多为室外工地上的高温作业人群以及高温天户外锻炼过度的小年轻。
有些小伙伴可能一头雾水……什么是热痉挛、热衰竭?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有应急处理的办法吗?
莎莎特意询问了专业医生,今天就来给大家全方位科普一下!
什么是中暑?
——可细分为先兆、轻症、重症中暑
●中暑:
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
如果要细分,中暑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还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具体指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能是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具体指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具体表现是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这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在临床表现上,热射病一般会出现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死亡率较高。
如何预防中暑?
——中医教您怎么做解暑酸梅汤
为了预防中暑,室内应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
另外,还要加强个人防护,戴遮阳帽、饮消暑饮料,一旦出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吃的方面也有讲究。
《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乌梅是一种中草药,味酸,具有敛肺、开胃、生津、清热、解毒、调中下气等功效,以它为主要原料制作的酸梅汤是炎热夏季不可多的保健饮品。
●原材料:
乌梅,25克;乌枣,25克;山楂,35克;甘草,2克;陈皮,5克;干桂花,6克;冰糖,适量。
●具体做法如下:
1、将除了冰糖和干桂花外的所有材料洗净后,放入毫升左右的清水,浸泡15-20分钟。
2、第一遍熬制:浸泡好的材料倒入锅中,放在火上大火烧开,烧开后改小火熬煮半小时。
3、第一遍熬好后,将汤汁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所有原料保留在锅中。
4、第二遍熬制:在锅中重新加入清水,重复第一遍熬制的方法,同样加入毫升左右的清水,小火熬制半小时。
5、在起锅前放入冰糖和干桂花。
6、冰糖溶化后,关火。将第二遍熬制出的汤汁与第一遍熬出的汤汁混合。
中暑怎么急救?
——记住“五字诀”:移、敷、促、浸、擦
一般中暑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五时,发生地点绝大部分为高温封闭房间、室外空旷区域等。
医生传授了中暑急救“五字诀”:移、敷、促、浸、擦。
◆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敷
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促
将病人置冷水中,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浸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凉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宜过低。
◆擦
多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编辑:王舒畅
版式:盛锐
原文:陈素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hl/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