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竞争策略的选择
主要观点:核心竞争力
观身边事//听身边音//悟身边理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改革开放之前,很少听到竞争这个词,听到更多的叫竞赛,你追我赶。即使落后一点也没太大关系,最多叫落后分子,几乎也没听说过淘汰这个词(也许我孤陋寡闻)。
但到了改革开放时代,特别是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竞争不只是进入了市场,而且进入了社会各个领域。担心被淘汰成了不少人的心病,尽管淘汰的方式或表现千差万别。
竞争环境下,必定是优胜劣汰,这个有点残酷,但现实就是这样。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避不了,只有面对,别无选择。
年轻干部进入机关,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也许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这个真的很难,因为工作岗位的分配、团队人员的结构、领导水平的高低等你都说的不算。这就是说,竞争的条件一开始就不会绝对平等,一不小心,从进入机关的第一天开始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此,年轻干部就有了一个竞争策略选择的问题。
竞争策略的选择,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进行研判,而不是悲观失望或者怨天尤人。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加上正确的竞争策略和努力,后来居上是完全可能的。
一是知道自己在哪里,这是一个角色认知的问题,对年轻干部来说很重要。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是,做到正确的自我认知是挺难的一件事,过高地估计自己往往是年轻干部做出的判断。这个判断误导了自己的位置,容易萌生对他人的抱怨心态。因此,知道自己在哪,自己所处环境是怎样的,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这才是我们参与竞争的参考依据。
二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谋划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竞争靠实力,但不排除个别没有实力却走在前面的人,谁否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但估计这样的人走得不会太远也是事实。所以,年轻干部还是要靠实力说话,尤其是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全才固然好,但那只属于个别人。我们还是应该把自己最大的优势发挥好、发展好,这才是硬道理。做好了、做精了你就是专家,你就有竞争力。当然,做个老实人是前提,这是竞争力的本质所在。
三是知道他人的长处,避其“锋芒”,用合作的精神把“对手”变成伙伴。竞争,从来不否定合作。有序的竞争恰恰是合作的机遇和动力。只有摸清对方的长处,用合作的姿态和互利共赢的态度,才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借助对方的长处收获伙伴的效果。如果嫉贤妒能,把对方看成威胁,或者对手甚至对立面,无异于增加自己成长或者做事的阻力,吃亏的还是自己。
竞争,说到底,就是一个在合作中实现团队优势互补并努力保持和扩大自身优势的过程。但年轻干部必须清楚一点,竞争的确以实力做基础。个人没有实力,根本就谈不上与他人的竞争;同样,本来有点实力而不去继续完善自己,不进则退,同样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所以,竞争的根本策略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别无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hl/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