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FI肝脏含液性病变
肝囊肿
被认为是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囊壁光滑,内衬上皮层。囊液澄清可略含胆汁,声像图表现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回声纤细而光滑,后方回声明显增强,侧方声影内收,内部一般呈无回声区。较小的囊肿仅显示前后壁亮线而侧壁不清。位于非聚焦带的小囊肿,液性暗区可不显示,但其后方出现明显的长条状强回声带,当囊内有出血、感染、脱落的上皮细胞或胆固醇颗粒时,其内出现回声点。注意与实性肿块鉴别。
多囊肝
一般认为,多囊肝是由迷路的胆管扩张而成,囊肿数目和大小差异较大,囊肿可弥散于全肝或密集于一叶,多合并肾囊肿。囊壁较薄,囊液澄清透明,一般不含胆汁,声像图表现肝脏弥漫性肿大,表面不规则。囊肿大小不一,弥漫整个肝脏,囊壁线明亮而光滑,囊腔透声好,囊肿之间的肝实质回声较强,密集的小囊肿表现为强回声区。常合并多囊肾。本病须与肝内胆管扩张症鉴别。
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及阿米巴两类。
1、细菌性肝脓肿表现为:
①肝脏常肿大,膈肌运动受限,可并发右侧胸腔积液或膈下积脓。
②脓肿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椭圆形。
③囊壁多数较厚,内缘不整齐,与肝实质分界不清,少数边界模糊。
④根据液化程度不同,脓腔可呈弱回声、等回声或强回声,分布不均匀。
⑤病灶后方回声显著增强。
⑥脓腔内可出现气体强回声团。
⑦脓肿早期,液化不明显时,病变区呈实性回声或强回声,边缘可出现弱回声带,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动态观察,可与实性肿块鉴别。
2、阿米巴肝脓肿超声表现特点:
①脓腔一般较大,多位于肝的边缘部。
②提高增益,脓腔内呈现细小、均匀的弱回声点。
③脓肿后方回声仅轻度增强。
④脓肿壁较不清楚。
⑤病变区肝脏局部肿大明显。
肝包虫病
包虫病分为单房型棘球幼病和多房型棘球幼病。前者又称为棘球幼病或包虫囊肿,临床较为常见,是由细粒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后者又称泡球蚴病,是一少见的寄生虫病。均由其虫卵在肝内发育而成。
本文整理自《彩色多普勒技术(CDFI)辅导教材》第二版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ys/10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