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斜视浅谈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

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

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斜视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对病因不明者,尚无理想方法。)后期会逐一介绍

症状

儿童轻度的内、外隐斜视不会引起眼睛不舒服,斜度高的才有眼睛不适。垂直性隐斜视有较明显的眼睛不舒服,旋转性隐斜视引起眼睛及全身不适症状很明显。隐斜视的症状也与全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隐斜视常出现以下症状:

1.久视之后常出现头疼、眼酸疼、畏光,这是由于持续使用神经肌肉的储备力而引起眼肌疲劳。

2.阅读时出现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叠、串行,有时可出现间歇性复视、间歇性斜视,如果用单眼看反而觉得清晰、省力等,甚至发生双眼视觉紊乱。

3.立体感觉差,不能精确地判定空间物体的位置和距离。隐斜视还可出现神经放射性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结膜和睑缘充血等症状。

危害

1、影响外观,这也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

2、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严重者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

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在学习和就业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3、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日后即便戴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4、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

常规检查

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前者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斜视患者的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以下是斜视的常规检查法:

(1)双眼视功能的检查:①国内普遍使用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的三级情况。②立体视功能的定量测定,用同视机立体定量画片或颜氏随机点立体图测定立体视锐度。

(2)屈光检查:阿托品麻痹睫状肌验光,一是要了解有无弱视,二是要了解斜视与屈光的关系。 

(3)眼位和斜视角的测定:确定是哪一类斜视。为了手术设计必须检查斜视角的大小。

(4)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眼球运动检查:以判断眼外肌的功能。 

(5)有没有代偿头位:不同的头位姿势可以帮助诊断是哪一条眼外肌麻痹。

(6)确定麻痹肌的检查:红镜片试验或用Hess屏方法检查。 

(7)牵拉试验:①术前牵拉正位后估计术后复视及病人耐受情况。②被支牵拉试验:可以了解有无眼外肌机械性牵制或肌肉的痉挛情况。③主动收缩试验:了解肌肉的功能。 

(8)隐斜的检查:用隐斜计做定量测定。集合近点的检测:帮助诊断肌性视疲劳。 

(9)AC/A调节性集合/调节的比值:帮助判断斜视与调节和集合的关系。

家长怎么发现小儿有无斜视

在门诊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询问孩子是不是患有斜视,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种检查小儿有无斜视的方法,减少一些家长的烦恼和担忧。

眼位检查

实验原理:

正位视是指无论融合反射是否存在,眼位始终保持正位。

隐斜视是指眼球有潜在的偏转趋势,但在融合反射的作用下使眼位保持正常。也就是说融合反射存在,眼球正位,融合反射被打破时,眼位偏斜。

显斜视是指无论融合反射存在与否,眼位呈现明显偏斜。

检查方法与步骤:

1、遮盖实验遮盖实验又分为遮与去遮和交替遮盖两种。A、遮与去遮:帮助判断有无显斜及隐斜。

(1)令患者注视眼前视标(小手电筒)(6米或40厘米)(2)检查者遮盖一眼,观察未遮盖的另一眼是否转动;然后去掉遮盖,观察去遮盖眼是否转动

具体如下:

方法

检查表现

结论

遮盖眼

未遮眼

遮盖右眼(注视眼)

不动

正位视

外转

内显斜

内转

外显斜

去掉遮盖

不动

不动

正位视或有交替性斜视

转动

转动

单侧性斜视

B、交替遮盖:帮助判断有无隐斜。(1)、患者注视眼前视标(6米或40厘米)(2)、检查者用遮盖板反复交替遮盖双眼,同时观察双眼在不遮盖时,眼球是否转动及转动的方向。结果分析:

如果眼球不动为正位;

向内转,为外隐斜或外显斜;

向外转,则有内隐斜或内显斜,当眼球下转,则有上隐斜或斜视。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ys/18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