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常用药及注意事项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9746.html
上一篇文章: 科普指南面肌痉挛的临床症状解读 下一篇文章: 引发神经性颈椎病的原因有哪些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无创伤、全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痛苦小、不需患者刻意配合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哪些呢?需要注意什么呢?
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1.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
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局部不良反应有口干、声音嘶哑、咽部疼痛不适、舌部和口腔刺激、溃疡、反射性咳嗽和口腔念珠菌病,吸药后及时用清水漱口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②低剂量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儿童生长发育、骨质密度无明显抑制作用,对血糖、骨密度影响小。长期高剂量吸入可能会致皮肤瘀斑、肾上腺功能抑制、儿童生长延迟和骨密度降低等,也可能与白内障和青光眼的发生有关。③雾化吸入过程中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使用面罩吸药时,在吸药前不能涂抹油性面膏,吸药后立即清洗脸部,以减少经皮肤吸收的药量。2.β2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注意事项:①可能会引起口部和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痉挛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现象。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骼肌震颤(通常手部较为明显)、头痛、低血钾、心律紊乱、外周血管舒张、轻微的代偿性心率加速;罕见过敏反应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虚脱等。②支气管痉挛严重时,避免超常剂量使用β受体激动剂,以防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③慎用于甲亢、高血压、糖尿病者。④相互作用:与噻嗪类利尿剂、黄嘌呤衍生物、糖皮质激素联用时会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的可能;与甲基多巴合用可引起严重的急性低血压反应。3.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复方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硫酸沙丁胺醇)。注意事项:
①不良反应主要有口干、口中金属味、头痛、恶心、心动过速、心悸、眼部调节障碍、胃肠动力障碍和尿潴留等。有时可见咳嗽、局部刺激。偶可发生皮疹、舌/唇/面部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喉痉挛和过敏反应。②复方异丙托溴铵需注意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在同一雾化器中使用。③慎用于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者。④用面罩雾化吸入抗胆碱药液可诱发急性青光眼,可能是药液直接对眼睛的刺激作用引起。⑤极少数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后,可诱发支气管痉挛,原因可能是早期制剂中含有的氟利昂抛射剂、防腐剂、气雾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所诱发,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4.黏液溶解剂:主要有N-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注意事项:
①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是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出现鼻溢液、口腔炎、恶心和呕吐等。②盐酸氨溴索具有祛痰、镇咳的作用,该药注射制剂的说明书未推荐雾化使用,其雾化剂型在国内尚未上市,国外已有雾化吸入剂型。5.抗菌药物:有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抗菌药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间歇或短期预防性吸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的菌落形成率。目前,临床上将抗生素的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病人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因某些静脉制剂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因此不推荐以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雾化吸入药物还有抗病毒药,如α-干扰素,但其尚无儿童雾化吸入推荐剂量,有效性也需进一步证实;利巴韦林,适于有明确的病毒感染者。由于应连续吸入,需在封闭空间进行,不常规推荐。高渗盐水(浓度为3%)能有效缩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时间,有效降低严重度。若使用该药48-72h患临床症状不缓解或有刺激性呛咳应停用。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我们是一个注重分享的公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ys/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