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南面肌痉挛常见的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是一种常见的颅面神经性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年后,女性患者较多。在病程开始时,一侧轮匝肌的自发抽搐会逐渐扩展到面部其他部分的肌肉。早期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钟,此后随着病情发展抽搐时间长度可逐渐加长,间隔逐渐缩短,抽搐情况逐渐加重。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注射肉毒素、外科手术。
1药物治疗
(1)面肌痉挛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备选药物为苯妥英钠、氯硝安定、巴氯芬、托吡酯、加巴喷丁及氟哌啶醇等。
(2)药物治疗可减轻部分较轻的病人面肌抽搐症状。
(3)面肌痉挛药物治疗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对于临床症状轻的患者应用。
(4)药物治疗可有肝肾功能损害、头晕、嗜睡、白细胞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等不良反应,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即刻停药。特别指出的是,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有发生剥脱性皮炎的风险,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可危及生命。
2注射肉毒素(1)常用药物: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主要应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拒绝手术、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过敏的成年病人。当出现疗效下降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慎用。过敏性体质者及对本品过敏者禁止使用。
(2)疗效:病人对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一次注射后痉挛症状有所缓解及明显改善的时间为1~8个月,大多集中在3~4个月,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
(3)两次治疗间隔不应少于3个月,如治疗失败或重复注射后疗效逐步降低,应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因此,肉毒素注射不可能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注射后的效果与注射部位选择、注射剂量大小以及注射技术是否熟练等因素密切相关。
(4)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症状性干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泪、畏光、复视、眼睑下垂、瞬目减少、睑裂闭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瘫等,多在3~8周内自然恢复。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将会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
3微血管减压术(1)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面肌痉挛诊断明确,经头颅CT或MRI排除继发性病变。
面肌痉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病人手术意愿强烈。
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出现疗效差、无效、药物过敏或毒副作用时应积极手术。
(2)手术疗效: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科学标准的方法,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效果好,不损伤神经及脑组织。
如您有关于神经外科方面的问题咨询,可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咨询我院在线医生,还可拨打我院热线-进行咨询。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ys/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