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痉挛性斜颈,浮针一例
浮针医学
标/准/化
规/模/化
FSN
浮针医学
科/学/化
国/际/化
上工少涉诚朴勤仁
浮针医学纲要
基于基础医学的现代针灸
病例资料
FSNmedicine
基本信息:患者女性,38岁。年3月29日初诊。
主诉:走路不稳2+年,颈部向右偏斜40+天
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开始自觉走路不稳,时有平衡感变差,不影响生活,未引起重视。40+天前,患者突感颈部不适,主要为后枕部酸胀感,当时患者觉得是睡落枕,但休息几天后症状非但不好转,反而颈椎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颈部不自主向右偏斜,颈部无法回正,伴头晕,头颈部不自主震颤,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患者感症状进行性加重,晨起较轻、活动及情绪激动后加重。医院,行颈椎MRI示:颈5/6、颈6/7椎间盘轻度膨出,给与针灸、理疗后症状无改善,随后医院就诊,诊断为1.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2.痉挛性斜颈;3.颈椎病;4.甲状腺结节。给予注射肉毒素、口服氯硝西泮片、胞磷胆碱钠及B族维生素治疗。经过10天治疗,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患者经朋友介绍,来我院尝试浮针治疗。
专科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克氏征阴性,头部前屈右旋位,伴不自主颤抖,头部向左转头障碍,梗阻感明显,无法回至中立位。同时左右侧头、仰头受限。四肢肌力5级,双侧深浅感觉正常,步态不稳,右侧指鼻实验欠准。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活跃,Hoffmann征阳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颈椎MRI示:颈5/6、颈6/7椎间盘轻度膨出;颈部彩超甲状腺腺体回声不均匀(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右叶低回声结节。
浮针专科检查:左侧胸锁乳突肌(+++),右侧胸锁乳突肌(++),左侧斜角肌(+++),右侧斜角肌(++),右侧斜方肌中、上段(+++)、左侧斜方肌(++),双侧肩胛提肌(++),竖脊肌中上段(++)。
相关资料考虑诊断:1.痉挛性斜颈;2.小脑共济失调?
治疗思路:1.使用浮针技术缓解患肌紧张状态,改善患肌及周围软组织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功能恢复;2.让患者做颈部肌群功能训练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主要是做左右转头、侧头及仰头动作。
治疗经过:该患者在门诊一共进行7次浮针治疗(历时20天),前5次为连续治疗,后面为间隔治疗。
.3.29首诊治疗后患者感觉颈部要松弛舒服一些,但是颈部活动无明显改善,头仍处于右旋位,无法主动将头旋转至中立位,梗阻感明显;随后第2~4次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可将头缓慢转至中立位,但超过中立位时困难,梗阻感明显;第5次治疗后,患者头颈可缓慢转过中立位将头转至左侧,仍有梗阻感,但较前大幅度减轻,由于节假日3天,继续嘱患者回去加强颈部肌群训练。
.4.5第6次治疗,治疗后患者感觉静止时颈部活动明显好转,可较快的旋过中立位,但在走路运动时,颈部还是不自主向右偏斜,但有能力将头颈部完全回正至中立位。
.4.12患者已经回归护士工作,静止时患者转头、侧头均已完全恢复正常,在运动时还会不自主向右偏斜。继续嘱加强颈部肌群锻炼。
.4.17第7次治疗,治疗后患者头颈部静止时恢复正常,在运动时仍有颤抖向右偏斜,但可以快速纠正过来,梗阻感较前减少很多。仍嘱其加强颈部肌群锻炼。
.5.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1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