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651课成语马首是瞻的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字:“瞻”。“瞻”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瞻”字的用法很多,也有很多成语用到“瞻”字,要准确理解这些成语,就需要准确理解“瞻”字。其详情如下:
瞻。读zhā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瞻,临视也。从目,詹声。”形声字。本义是向下看。
关于“瞻”的本义,有个相反的解释,就是向上看,即仰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诂》、毛传皆曰‘瞻,视也。’许别之云‘临视’,今人谓‘仰视’曰‘瞻’。此古今义不同也。”
其实,“向上看”和“看”这两个用法,都是“瞻”的引申义。它的本义就是向下看,之前我们说过,汉字往往有完全相反的两个意义,瞻,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再解说一下瞻的本义为什么是向下看:
瞻,瞻的初文为“詹”,只是后来才分化出来加了“目”旁的“瞻”。我们在第课讲过“詹”字,其解释如下图:
(詹的字形解析)
“詹”本来就像就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缘,下面有很多人说话(就是可以“分”的“言论”),那么,要看悬崖下的的说话情况,一定是“向下看”。
王筠《说文句读》:“惟《论语》‘尊其瞻视’是临下之意。”这一句指《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大意就是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使人见了就产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显然,王筠认为这里的“瞻”是向下看。即不能向下看,才会显得威严,如果“瞻”理解为向上看,意义上就说不通。
因此,“瞻”的本义就是向下看。
(向下看)
本义之外,瞻还有其他用法:
(1)向上看或向前看。《篇海类编·身体类·目部》:“瞻,仰视曰瞻。”《诗·邶风·雄雉》:“瞻彼日月,悠悠我思。”仰望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的悠长。这是向上看;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陶潜《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远远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这是向前看。
(2)瞻仰;敬视。《诗·大雅·桑柔》:“维此惠君,民人所瞻。”顺应人心好君王,百姓爱戴都瞻仰。
(瞻仰)
(3)观察。《尔雅·释诂下》:“瞻,视也。”郭璞注:“谓察视也。”《礼记·月令》:“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观察它(牺牲)的肥瘦如何;还要察看它的毛色,一定要符合成例和不同种类祭祀的需要;还要衡量它的大小,角的长短,都要符合要求。
(4)视,犹照办(某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隶人牧圉,各瞻其事”。打扫的人、牧羊人、养马的人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荀偃命令说:“鸡叫套车,填井平灶,你只看着我的马首而行动。”这里发展出来一个成语“马首是瞻”,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这里的“瞻”,就是视,看,照着主将的方向努力。
(马首是瞻)
瞻还是姓氏。《字汇·目部》:“瞻,姓。”《万姓统谱·盐韵》:“瞻,元瞻思、真定人……累迁江东廉访副使……所著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及碑铭等文。”
瞻的小篆写法如图:
(瞻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zz/1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