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复发性胸段长节段脊髓炎31年的视神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NMOSD)是一种区别于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我们报道1例多次被诊断为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transversemyelitis,ATM)的NMOSD病例,此患者在视神经受累前,在长达31年的时间里仅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胸髓段长节段脊髓炎(longitudinallyextensivetransversemyelitis,LETM)。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反复双下肢活动障碍31年,伴右眼失明3d”于年6月25日医院。患者无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兄妹5人中一位姐姐患系统性红斑狼疮。31年前(年5月)患者感冒后出现双下肢活动障碍,不能站立,胸部以下感觉麻木,并伴有便秘、尿潴留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视力缺损,医院行腰椎穿刺检查后诊断为ATM,应用激素治疗1个月后好转,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缺损。16年前(年6月)患者受凉后上述症状再发,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胸部以下感觉消失,伴严重尿潴留,排小便时需要在腹部加压才能排出尿液,但仍无视力缺损,医院行脊髓MRI检查后发现胸髓段T4-T8高T2信号,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升高(.0mg/L,正常值.0-.0mg/L),细胞数正常(8×10^6/L,正常值<10×10^6/L),仍诊断为ATM,应用激素治疗2个月后症状好转。年3月患者第3次复发,表现为较前两次严重的双下肢活动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完全卧床,严重便秘,尿潴留,但无视力障碍,在中山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发现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等均正常;血清IgG升高(17.70g/L,正常值10.13-15.13g/L),IgM下降(0.60g/L,正常值0.92-2.04g/L);血清甲状腺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80.97U/ml,正常值0-4.11U/ml)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97.83U/ml,正常值0-5.61U/ml)升高,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0.37U/L,正常值0-1.00U/L)正常;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下降(0.mU/L,正常值0.35-4.94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游离甲状腺素正常,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正常,总甲状腺素(55.80nmol/L,正常值62.68-.80nmol/L)下降。腰椎穿刺检查发现脑脊液蛋白正常(.0mg/L,正常值.0-.0mg/L),白蛋白正常(.0mg/L,正常值0-.00mg/L),IgA正常(4.74mg/L,正常值1.00-6.00mg/L),IgM(1.35mg/L,正常值0-1.00mg/L)和IgG(63.80mg/L,正常值10.00-60.00mg/L)均升高,细胞数稍升高(11×10^6/L,正常值<10×10^6/L),寡克隆IgG区带阳性。脊髓MRI提示胸髓段T4-T8节段内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性病变。头部MRI提示双侧额叶,颞叶白质内异常信号。甲状腺彩色超声提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诊断为AT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应用激素和硫唑嘌呤治疗6个月后,肢体功能部分恢复,可依靠拐杖缓慢行走。出院后一直口服泼尼松,但年6月22日患者右眼突然失明,同时双下肢无力加重,遂医院就诊。入院体检:意识清楚,回答切题,右眼视力仅存光感,对光反射迟钝,左眼视力正常,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肌力正常,左侧下肢肌力IV级,右侧下肢肌力III级,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右侧为甚,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侧乳头平面以下浅感觉减退,深感觉正常,双下肢划痕症阳性,膀胱内尿液潴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等均正常;血清自身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核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心磷脂抗体-IgM,抗心磷脂抗体-IgA,抗心磷脂抗体-IgG,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查阴性;复查血清甲状腺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正常;血清肿瘤标志物筛查(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CA,糖类抗原CA,糖类抗原CA,糖类抗原CA,铁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生长激素)未发现异常;细胞分析法(cell-basedassay)检测发现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IgG抗体阳性(1:32)。脊髓MRI提示胸髓T4-T8节段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为脱髓鞘病变(图1)。头部MRI提示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区异常信号,考虑脱髓鞘病变(图2)。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右侧视神经传导通路异常,而左侧视神经传导通路正常。因患者不同意,未行腰椎穿刺检查。

患者被诊断为NMOSD,应用mg/d甲泼尼松冲击治疗5d,后口服泼尼松及硫唑嘌呤。患者双下肢肌力和右眼视力逐渐恢复,半月后右眼视力恢复至1米数指,双下肢肌力也明显改善,可依靠拐杖行走,2个月后右眼视力基本恢复正常,可缓慢行走,但大小便功能障碍仍未恢复。

讨论

年Wingerchuk等提出统一应用NMOSD这一名词来指代先前的NMO和NMOSD,并提出版NMOSD的诊断标准:(1)至少1个核心临床症状,包括累及以下区域之一的症状:视神经、脊髓、背侧延髓的最后区、脑干、间脑和大脑;(2)AQP4-IgG阳性;(3)排除其他诊断,包括肉状瘤病、癌症和慢性感染等。本例患者具备2项核心临床症状(右侧视神经炎和胸髓LETM),AQP4-IgG抗体阳性,肿瘤标志物筛查及影像学等检查未发现肿瘤,无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梅毒等,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可以确诊为NMOSD。

患者在右眼受累前的31年时间里,多次复发,均只累及胸髓,表现为胸段脊髓LETM,视力未受损,且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正常,直到年6月22日患者右眼突然失明,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才发现右侧视神经传导通路异常。LETM是指炎症病灶累及连续3个脊髓节段以上的横贯性脊髓炎,多见于NMOSD,其他可能的病因包括感染、疫苗接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缔组织疾病、肉状瘤病、副肿瘤综合征等。在临床实践中,一部分表现为LETM的患者早期常被误诊。由于胸段脊髓炎症多见于ATM,而在NMOSD患者中,大部分累及颈髓或颈胸段脊髓,单独累及胸髓的病例较少见,所以此患者在视神经受累前极易被诊断为ATM。另外,NMO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AQP4-IgG抗体发现于年,而本例患者在视神经受累前,两次LETM复发的时间分别为年和年,因此容易被忽视NMOSD的可能性,而容易被诊断为ATM、特发性脊髓炎或MS。Wingerchuk等报道NMO患者复发的间隔时间平均为d,而本例患者视神经受累前,两次LETM复发的时间间隔期为15年和14年,实属少见。

除了AQP4-IgG抗体检测有助于NMOSD的早期诊断外,Nakamura等对比了NMOSD患者与MS患者脊髓病灶的MRI特点,发现NMO患者的脊髓内病灶多分布于脊髓的中央灰质,在矢状面上表现为线状病灶,而80%以上MS患者的脊髓病灶分布于脊髓外侧和后部白质区域。Lu等进一步发现线状病灶与AQP4-IgG抗体阳性密切相关。本例患者AQP4-IgG抗体阳性,脊髓MRI符合以上特点(图1)。另外,本例患者头部MRI显示双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区异常信号,需要和MS鉴别。大约60%的NMOSD患者头部MRI可发现无症状的大脑白质内病灶,其中累及背侧延髓/最后区、脑干的室管膜周围、间脑、大脑半球、胼胝体的大部分,以及皮质脊髓束等部位的病灶为NMOSD的特征性病灶。而MS的特征性病灶包括:垂直指向脑室的侧脑室旁病灶,位于下颞叶的脑室旁病灶和皮质病灶。本例患者头部病灶不具有MS大脑内病灶的特点。

脑脊液检查也能为NMOSD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出现于约20%的NMOSD患者,但在MS的出现率约为80%。版NMOSD的诊断标准将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阴性作为支持NMOSD的标准之一。而本例患者脑脊液寡克隆IgG区带阳性,极易误诊为MS。

总之,本例NMOSD患者临床表现具有长病程、长缓解期、非典型脊髓损伤节段以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等特点,极易误诊。因此,对于首发症状为LETM的患者,在排除感染、疫苗接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结缔组织疾病、肉状瘤病和副肿瘤综合征的基础上,需注意患者脊髓MRI的特点,并及时行AQP4-IgG抗体检测,确定NMOSD的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的致残程度和复发次数。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cs/51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