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1日年7月15日

汇编者:福建学员王生泉

目录

一、张院长养生讲座节目问题(按讲座时间顺序)

7.1节目没有问答题

7.2第五(48)期节目问题:

1.伏前培元灸主要灸的是哪些穴位?

2.酸收、苦坚、甘缓、辛散、咸软的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举例)

7.3第五(49)期节目问题:

冬病夏治解决由寒引起的久咳旧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7.4第五(50)期节目问题:

1.甘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2.咸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7.5第五(51)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的酸味和涩味有什么区别?

2.苦泄的三重含义指的是什么?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症状?

7.6第五(52)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的咸味具有那两重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2.淡味归属于五味里的什么味?淡味的中药材具有什么作用?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7.7节目没有问答题

7.8第五(54)期节目问题:

1.“辛润法”的原理是什么?

2.“理阴煎”是什么意思?

7.9节目没有问答题

7.10第五(56)期节目问题:

1.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叫性味合参?

7.11第五(57)期节目问题:

中药材的性味合参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7.12节目没有问答题

7.13第五(59)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性能的升、降、浮、沉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2.请列举您在日常生活中所认识的中药材,按它们的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划分,哪些属阳?哪些属阴?

7.14节目没有问答题

7.15第五(60)期节目问题:

《本草纲目》中针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相结合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哪四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二、每日一方

7.1伏前灸今日开启,最适合冬病夏治的六种病症,千万别错过了!7.2手脚冰冷、背部生寒、胃痛腹泻、针对阳虚简易调理方!7.3所有结节,请艾灸!淋巴结、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7.4夏天,又到了吃马齿苋的好时节了!7.5三伏将至,千万别做这七件事,伤遍心肺脾胃和腰颈!7.6今日小暑,湿热交加,养生要祛湿养心阳!7.7低头踮脚,补肾气,治腰痛!这个小动作,就是这么神奇7.8每天清晨坚持30秒,养胃、治腰痛、护膝关节,非常实用!7.9蒲公英有“三不喝”,你喝对了么?7.10三伏灸,取穴精要!7.11三伏天喝什么都不如喝它,一杯胜过无数药,错过等一年!7.12双脚这样拍一拍,调理五脏、防病健身!7.13软化血管有“三宝”,谁用都说好!7.14半夜清醒后难以入眠?这样敲一下,安睡到天亮7.15“口味”揭示五脏健康,长期偏好这个味道你就该注意了!一、张院长养生讲座节目答题精选

7.2第五(48)期节目问题:

1.伏前培元灸主要灸的是哪些穴位?

2.酸收、苦坚、甘缓、辛散、咸软的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举例)

答题精选1.伏前培元灸主要灸的是哪些穴位?伏前培元灸主要灸的是肺腧,心腧,膈腧这三个穴位。首选纯阳掌灸,操作:先连灸三天,停一天,再灸一天停一天,也就是后头隔天灸。没有掌灸可用中药白芥子、延胡索各7克或14克或21克。甘遂,细辛各4克或8克或12克。根据用量按对应比例抓药磨粉,然后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药饼贴敷穴位。

2.酸收、苦坚、甘缓、辛散、咸软的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举例)

a.辛散,即辛发散(辛入肺走气),辛味为诸药之帅,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多用于治疗邪气犯肺,尤其造成肺卫不固形成表症或由于邪气进入人体之后造成体内气滞血瘀这些毛病都用到它。比如:苏叶可以发散风寒。木香可以行气除胀,尤其小孩腹胀中医药方里会开有木香这一中药。而川芎可以活血化瘀,这些都是由于辛味身上特点决定它的用途。

b.酸收,即酸收涩(酸入肝走筋)。指的是凡是中药里酸味的中药都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药物往往用来治疗虚汗包括腹泻这类疾病,包括男同志遗精,包括女同志月经过多等。代表性中药有山茱萸,五味子,五倍子。

c.苦坚,即苦燥湿(苦入心走骨)。凡是苦味中药既能祛火、清热,还能燥湿,同时又能够兼顾人体里阴液不受损伤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热症、火症、湿症。比如薏仁米也是苦味,能燥湿。大黄苦寒,用来解决热结引起便秘,有降泻作用。杏仁,也是苦味,具有清泻(往下泻然后清火)作用,中医用于肺气上逆咳喘。栀子,味苦,有燥湿功能(燥更多针对湿症,湿又分寒湿、湿热),用它来取泻祛火。中医中药黄柏、知母运用到肾阴虚这一类疾病里头经常用到,相火亢盛,有泻火,把阴液坚固起来作用。

湿热选择苦味性寒中药,代表性有黄连,用来解决湿热毛病。

寒湿选择味苦性温中药。代表性有苍术,可以解决寒湿。

D.甘缓,即甘缓急(甘入脾走肉)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作用。用于治虚症、痛症。比如小孩爱吃甜食补脾气。甘草味甘用于调和诸药。

E.咸软,即咸软坚(咸入肾走血)。具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比如肝硬化病人中医经常用到鳖甲这味咸味中药来软肝散结。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州学员何志雄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3第五(49)期节目问题:

冬病夏治解决由寒引起的久咳旧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答题精选

冬病夏治解决由寒引起的久咳旧病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冬病夏治解决由寒引起的久咳旧病的具体方法是:

用白芥子、白芷、轻粉各90克研成粉搅匀,用蜂蜜调和做成小药饼,分别贴定喘穴、肺俞穴、风门穴,在三伏的每个头伏贴三至四天,三次为一个疗程,连续贴敷三年,尤其寒凉造成的咳喘也可用。内服结合黑参膏、三花膏使用,“二膏”的使用要循序渐进,三花膏用量不变,黑参膏的用量可逐步增加至三花膏的1.5至2倍,增加量按2至3天增加1克来递增。

打热线的为福州学员、女、自述病症:左耳春节前发现耳鸣没吃药,三四个月后出现了耳聋。

解决方法:

每次用仙鹤草80克、葛根50克、骨碎补30克、泽泻12克、五味子12克,煮水喝;另外可买中成药“耳聋左慈丸”按说明吃,用上几天看效果。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罗淑丽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4第五(50)期节目问题:

1.甘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2.咸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答题精选1.甘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甘味的中药材能补、能和、能缓。

甘味中药材具有滋补(滋养补虚)。和中(调和中焦脾胃与调和诸药的药性)。缓急止痛(缓解急性痉挛性的痛症)。能够治疗正气虚弱(补虚)。可以用来中毒急救,当人中毒昏倒时喝一碗糖水(甘味)就醒过来。有滋润作用(善于解决燥这方面疾病)。这些作用综合在一块称为甘缓。

甘味中药材如:熟地、党参、甘草等,所有能补、能和、能缓的药物都是甘味的。

甘味中药材吃进去之后入的是脾经,通过人体脾经进入全身肌肉到达病灶部位,所以说甘入脾走肉。

2.咸味的药材具有哪些作用?

咸味的中药材具有:

咸入肾走血,软坚散结。比如肿瘤、包块、结节这一类疾病,中医往往都用咸味的中药材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软坚散结的作用和功能。有泻下通便的作用。咸味中药材入肾经,有很强补肾作用,用来治疗肾虚。咸入肾走血,咸味的中药进入肾经后到达血液,通过血液到达病灶部位。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针对血热这一类病症都用咸味的药材来治疗。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州学员黄瑞珠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5第五(51)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的酸味和涩味有什么区别?

2.苦泄的三重含义指的是什么?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症状?

答题精选1,中药材的酸味和涩味有什么区别?

中药材的酸味和涩味的区别在于:

涩味它属于酸味的范畴,涩为酸之变味,归统酸味这一类,它往往附着于酸味之上,酸味和涩味作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涩味,它只有收敛固摄的作用。而酸味除了有收敛固摄的作用之外,它还有生津、开胃、消食的作用。

2,苦泻的三重含义指的是什么?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症状?

苦泻的第三重含义指的是:通泄、降泄、清泄,这是苦味中药里能泻泄的三重含义。

通泄:指的是泻泄下通便,治疗便秘,就要利用到苦味的中药,当中有通泄这一功能,它能通湿邪,用来泻除人体里的邪气对真正的湿邪它才有效;这是它的第一重含义。

降泄:就是要把逆上来的气,应用苦味的中药当中能降泄的作用,把逆上来的气降泄下去;这是它的第二重含义。

清泄:说的是苦味的中药,它能清泄人体身上上焦、中焦的火,下焦如果有热、湿热也能够把它清泄出去;这是它的第三重含义。

分别可以解决的症状为:

通泄:利用苦味中药,有通泄功能的进行治疗便秘,泻出人体里的邪气。

降泄:就是应用中药当中有降泄作用的,把上逆的邪气降泄下去,达到治病的效果。如:人体肺气、胃气上逆,引起咳喘、呕吐,就要应用苦味的中药进行降泄,把逆上来的气降下去,起到止咳定喘和解决呕吐症状。

清泄:就是应用苦味中药的清热泻火的功能,清泄除上焦、中焦之热,也及下焦湿热,来解决所引起的这些症状。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杜顺友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6第五(52)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的咸味具有那两重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2.淡味归属于五味里的什么味?淡味的中药材具有什么作用?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答题精选

一、中药材的咸味具有那两重作用?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中药材的咸味,走血,入肾经,具有软坚散结和泄下两重作用。分别可以解决病症如下:

1.软坚散结。可以解决包块,肿块、肿瘤、结节问题。

2.泄下。可以解决大便燥结问题。

二、淡味归属于五味里的什么味?淡味的中药材具有什么作用?可以解决哪些病症?

淡味归属于五味里的甘味。淡味的中药材具有渗透作用。其能利湿利水,可以解决水湿内停所导致的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8第五(54)期节目问题:

1.“辛润法”的原理是什么?

2.“理阴煎”是什么意思?

答题精选

1.“辛润法”的原理是什么?

“辛以润之”即辛润法,是中医临床上利用辛味来治疗因津液运行不畅而出现燥症的一种方法。“辛润法"的原理是利用辛味的中药材具有发散、行气、行血、行津液的特点,引导人体的津液分布、运行到去不到的燥症地方进行治疗。

2.“理阴煎”是什么意思?

“理阴煎”是个方剂,主要针对患者体内阴寒的东西太多出不来,造成体内气血、津液分布不匀而导致出现上半身热下半身寒、大便干结,运用“理阴煎“这个方剂来梳理患者体内气血、津液分布不均而造成的燥结之火。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罗淑丽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10第五(56)期节目问题:

1.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2.什么叫性味合参?

答题精选

1.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冬病是因寒邪的两大特性即:寒性收缩、寒凝阻滞导致人体生病,这种寒引起的病称为冬病。冬病的种类很多,判别的原则为:冬病就是在冬天发作,并且在冬天病情会加重,而到了夏天就不发作或者症状减轻的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的这类疾病,称为冬病。这类疾病的共同特征:就是人体内这种寒邪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冬病具体指的是如下这类疾病:哮喘、过敏性哮喘,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慢性疾病、结肠炎、胃痛、冻疮、寒性妇科疾病、肾虚引起的腰痛、老年人喜欢过夏不喜欢过冬的阳虚体质,有的人阳气亏虚冬天易发病症等。

二千多年前,古人非常智慧,他们知道寒的两大特性(寒性收缩、寒凝阻滞)会导致人体生病,这种寒引起的病称为冬病。此时他们应用天地阳气,在特殊时期(夏季)来治疗寒引起的病,这就叫冬病夏治。这也符合中医的阴病要阳治的原则,因为阴病就是寒邪所导致的疾病。

冬病夏治的原理:因为冬天阳气虚衰,到了夏天阳气达到了最鼎盛的时候,此时可借助天地之间鼎盛的阳气来消灭人体内寒邪,改变人体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旧病复发,使冬天病情减轻,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所在。现可用三伏天外贴敷三伏灸或用纯阳掌灸、内服用黑参膏、三花膏的方法来进行冬病夏治。

2.什么叫性味合参?

性味合参,性指中药材的四性即温,热,寒,凉。

味指五味,酸,苦,甘,辛,咸。

性味合参就是中医根据中药材的性和味及它们各自的作用进行参考,根据病人的病情作出准确的选择,

还要遵循三个原则:

①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相同又分主次;气味相同的药材它们的作用是相近的,气味相同的药材它又分主和次。比如,人参,黄芪它们都是补气,这就要根据病情来作出正确选择。

②气味不同,作用有别;当气味不同的药材它的作用也不同。

③气同味异,味同气异;比如薄荷,味辛,性凉,用来发散风热感冒,紫苏味辛,性温用于风寒感冒,它们都属辛味,有发散的作用,但属性不同,作用也不同。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罗淑丽及宝鸡张银月两位学员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11第五(57)期节目问题:

中药材的性味合参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题精选

中药材的性味合参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中药材的性味合参应遵循的原则有如下三条:

(1)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味相同、又有主次,如:人参和黄芪均性温、味甘,都是补气,具体如何用要分主次。

反之气味不同、作用不同。黄连性寒、人参性温、平,作用是不同的。

(2)味同气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紫苏、薄荷皆有辛味,能发散表邪,但紫苏辛温,能发散风寒;薄荷辛凉,能发散风热;再如,麦冬、黄芪皆有甘味,麦冬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黄芪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3)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罗淑丽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13第五(59)期节目问题:

1.中药材性能的升、降、浮、沉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2.请列举您在日常生活中所认识的中药材,按它们的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划分,哪些属阳?哪些属阴?

答题精选

昆明周崇安

一、中药材性能的升、降、浮、沉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中药材性能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是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是药物性能的另一标志。具体地说:

升,指药性上行的趋势;

降,指药性下行的趋势;

浮,指药性向外的趋势;

沉,指药性向内的趋势。

升与降,浮与沉,其药性是相对的。升和浮,沉和降,其药性是相类似的。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二、请列举您在日常生活中所认识的中药材,按它们的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划分,哪些属阳?哪些属阴?

在日常生活中所认识的中药材,比如:

麻黄和桂枝,性皆温,能上行发表,主升,属阳;附子和肉桂,性皆大热,能温中散寒,主浮,亦属阳。

大黄和芒硝,性皆大寒,主泻下通便,主沉,属阴;黄柏和知母,性皆大寒,能清热泻火,主降。属阴。

昆明杜顺友

菊花和磁石这两味中药。菊花因为它轻,总是轻扬往上走,能够解决头面部的问题,所以它属阳。

磁石它有镇静的作用,可以解决的是里的火;再加上它重往下走,按照阴阳属性划分它属阴。

厦门周海

浮小麦这味中药材属阳,是浮的中药材,中药材磁石属阴,是沉的中药材。中药材菊花属阳,是浮的中药材,还有石膏这味中药材属阴,是沉的中药材。

宝鸡张银月

①升,浮属阳。比如,菊花,苏叶,浮小麦,木香,

川芎,甘草,党生,熟地,生姜,黄芪,人参等。

②降,沉属阴,比如

磁石,乌梅,山楂,莲子,

五味子,大黄,杏仁,苍术,薏苡仁,麦冬,黄柏,知母。

福州黄瑞珠

升、浮的中药材属阳:

菊花、紫苏、薄荷、香菜、辢椒、葱、姜、蒜等属阳。

降、沉的中药材属阴:

泽泻、茯苓、磁石、五味子、酸枣仁、莲子等属阴。

昆明罗淑丽

中药材的升降浮沉有阴阳之分,凡是一切升的、一切向外浮、发散的属阳,如:麻黄、黄芪、苏叶、菊花、生姜等;一切向下降的、走的,一切沉降的属阴,如:大黄、山楂,甲珠、磁石等。

昆明唐志

人参——性味甘,微苦,属阳。

三七——性味,甘微苦,属阳。

天麻——性味,甘丶平,属阳。

丁香——性味辛.温,属阳。

苦爪——性苦寒,属阴。

黄连——性苦,寒,属阴。

昆明何琼英

中药材的升降沉浮是升,黄芪是补气的要药,有固表止汗托疮生肌的作用它有升举中气的作用属阳性,降,黄柏,偏于清下焦的湿热,降火滋阴,属阴性,浮,比如辛夷,味辛,比较轻往上浮冶鼻炎的药属阳性,沉,五倍子,味苦酸,外用有收敛,内服有涩肠,止泻,敛脚止咳等属阴性。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以上8位学员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7.15第五(60)期节目问题:

《本草纲目》中针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相结合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哪四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题精选

《本草纲目》中针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相结合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哪四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本草纲目》中,针对药物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相结合总结出来规律是"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四句话。表达意思如下:

酸咸无升。指酸味、咸味(包括苦涩味)的中药材作用趋向不会往上升。

辛甘无降。指辛味、甘味(包括淡味)的中药材作用趋向不会往下降。

寒无浮。指性寒(包括性凉)的中药材作用趋向不会往上浮。

热无沉。指性热(包括性温)的中药材作用趋向不会往下沉。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二、每日一方

7.1伏前灸今日开启,最适合冬病夏治的六种病症,千万别错过了!

今天7月2日,正式进入三伏天伏前灸阶段!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如果您还在“空调西瓜WIFI,睡一天算一天”的生活中乐此不疲。

↓↓↓

那三通宝典可要提醒您

醒醒吧!如果错过了春天养生,

您可千万别再错过三伏天了!

在这一阶段,可以大量进行艾灸,把握时机,与三伏天连接起来做,更好的“冬病夏治”,达到去除陈年疾病、治未病的功效。

年三伏天时间表

伏前(解毒):7月2日-7月11日

初伏(驱寒):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清养):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化瘀):8月11日-8月20日

伏后(固本):8月21日-8月30日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温肾壮阳、元气充足

驱寒除湿、温通经络

扶阳补正、回阳救逆

1.三伏天艾灸效果最好的病证

空调病

炎炎夏季,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后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

取穴:大椎穴,作用:温阳散寒。

2.咳嗽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做艾灸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取穴:肺俞穴,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3.暑湿症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4.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5.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6.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温补神阳,温宫散寒。

“三伏灸”的好处

“三伏灸”补充的是人体元阳之气,借天之阳而补人体之阳,艾灸效果几乎等同吃千年人参!

1、解暑,祛湿,祛寒,降火。艾灸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2、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艾灸可以充盈元气阳气,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旺盛。人们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3、三伏天艾灸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时机。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4、延年益寿。《扁鹊心书》说:“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讲的便是艾灸的延寿攻效。

5.修心养性的收效时机。三伏天艾灸,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逐渐解除,智慧越来越多。所以,“三伏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7.2手脚冰冷、背部生寒、胃痛腹泻、针对阳虚简易调理方!

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等,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同,调理方法各不相同。

一、手足冰凉

天一冷,即使不停喝热水,穿再多衣服,冰凉的手脚还是会让她全身跟着一起发冷。

中医解读:心阳不足

中医认为“心主温熙”,心阳不足会使血气运行缓慢,不能温达四末,因而心阳不足的人,更容易觉得手足冰凉。

此外,心阳不足的人,还常常会出现胸痛、舌淡、苔白滑。因为心主胸中,心阳不足,胸中中气运转无力,就会胸闷、胸痛。

大致来说,脑力劳动者要比体力劳动这更容出现手脚冰凉。

驱赶良方

1.每晚睡前饮1杯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中的多酚等物质对增强心脏活力有特别的作用。

中医又认为“酒能行气血”,因而睡前饮1杯(30-50毫升)红葡萄酒,既可以治疗手足冰凉,还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2.按揉阳池穴

阳池穴在手背腕横纹的中央点上。

按压的方法可以自行选择,但最好两首交替按压,各以一手中指在另一手的穴位上。

也可以以此穴为中心,互相搓擦两只手的手背,手背摩擦生热的同时,阳池穴也会受到刺激,从而达到温暖全身的作用。

3.人参枸杞汤

人参、枸杞各5钱,加入毫升的水,用大火煮滚后,再用小火煮15-20分钟,即可饮用。

4.睡前浴脚,按压足部

每晚睡前,用热水浴脚10分钟左右。然后,可以不考虑什么穴位或反射区,只要按压足部即可;也可以借助拳头或瓶子轻轻敲打足底。

5.多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可扩张末梢血管,对于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很有帮助,但维生素E的效果较缓慢,须持续3个月才可见效。

二、背部生寒

厚外套迟迟不脱,看着别人穿着轻薄衣服倍显苗条,但背冷的痛楚还是把自己包裹严实,经常感冒。

中医解读:卫阳不足

背部为人体之阳面,足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体的背部。而“太阳为人身之藩篱,主肌表,外邪侵袭,大多从太阳而入”。

所以,如果保卫人体阳气的卫阳不足,就会常常感到背部发冷,抵御外邪的力量减弱,就会经常感冒就会经常感冒。

而且,如果卫阳不足,就会使内在的阴津不能自守,还会出现“自汗出”,也就是说,不仅怕冷,而且还经常手足出汗。

驱寒良方

1.姜茶饮

每天早晨起床后,切两片生姜放入茶杯,加开水冲饮,也可加入一些枸杞。直至味淡,弃去生姜。

2.按揉合谷、肺俞穴

两手虎口交握,大拇指末节对着另一手虎口的边缘,弯曲大拇指,指尖落在手背处,就是合谷穴,闲暇时交替按揉30-50下;

肺俞穴在背部两个肩胛骨内上角,平行于第3胸椎棘突下,在脊柱2指旁边的位置。如果自己不方便按揉肺俞穴,可以用按棒来轻轻按揉。

3玉屏风散

这是来源于《世医得效方》的名方,简单易行,而且有效。蜜炙黄芪12克,白术12克,防风6克,再加大枣1枚。

水煎成毫升,趁热饮下去。也可以用这3样药材泡水经常饮用(黄芷3克,白术3克,防风1.5克)。不仅能改善背部发冷,对容易感冒的人也特别有效。

三、胃痛腹泻

吃什么东西都需要吃热的,如果不吃热食,就会经常胃痛、拉肚子。

中医解读:脾阳不足

中医认为,脾胃同居中央,脾胃往往并称。

驱赶良方

1.杜绝冷热食物一起吃

否则,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湿;保持饮食规律,调节好压力也很重要。

2.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羊肉克,生姜30克。将羊肉、当归、生姜均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料酒、清水适量,煮至羊肉熟烂,调味即可吃肉喝汤。

这个汤收载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具有温阳散寒养血的功效,而且方便制作,适合女性经常食用。

3.红糖小米粥

小米50克,红糖50克。小米加水适量,熬至米烂粥成,调入红糖即可。小米、即黍米,性温,补脾胃。

《本草纲目》载:治反胃热痢,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加红糖更能补益气血。

4.芡实粥

芡实米(鸡头米)克,糯米克。新鲜的芡实捣烂如膏,陈年的芡实研如粉状。糯米洗净,同煮。适合白带清稀、量多的女性服用。

5.中成药理中丸

白天服3次,服药后,尽量饮1小碗热粥,以助药力;夜晚睡觉前1次。服1-3个月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泻的状况。

6.摩腹

将两手掌搓热,以肚脐为圆心,逆时针方向按摩,直到腹部感到温热。每天两次。摩腹时也可以着重按揉一下肚脐中央——中医里的神阙穴,经常按摩可以培元固本,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四、小腹冷痛

四、小腹冷痛

“大姨妈”没有如约而至,小腹还隐隐作痛,医院“解除警报”。

中医解读:肾阳不足

肾阳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一般而言,肾阳虚的人,全身的机能都会低下,并且体寒。

同时,肾阳不足,生殖机能减退,男人常会阳痿不举,女人则宫寒不孕、性冷淡。甚至手足冰凉、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白带清稀量多更是常见。

对于女性而言,由于易于阳虚,就更要顾护肾阳,才能永葆青春。

驱寒良方

1.炒核桃仁

核桃仁10克,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核桃仁一定要炒后嚼食,这是因为核桃仁炒后增加其温补的特征。

2.按摩关元穴

关元穴在肚脐下3寸,即1手掌的宽度。一般来说,女性的小腹部都有较厚的脂肪,内部的子宫也有较强的抗外力的结构。

因而,按压关元穴时,不妨力度稍微大一些,时间长一些。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3.金匮肾气丸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为中医传统的补益肾阳的药物。有水丸,也有蜜丸。一般认为,蜜丸的补力强于水丸,也可以向中医师咨询后服用。

4.多运动+好心情

久坐或久站的人,必须重视工间操,多做运动,以加强血液循环。另外,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紧张也是寒症的高发人群,注意调节情绪。

5.鹿茸酒

鹿茸酒可以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治疗男子阳痿滑精,女子宫冷不孕、带下清稀量多。

可以用鹿茸30克,泡在毫升的黄酒中,3个月后饮用,每次10-15毫升。鹿医院买到。

7.3所有结节,请艾灸!淋巴结、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现代人经常饮食油腻,容易肝火旺盛,易引起各种结节、疖肿,这里告诉大家:所有结节,请艾灸!

一、各种结节先调肝!

中医调理,从五脏入手,而调理结节,还得从肝入手。

肝主疏泄而藏血,喜通畅而恶抑郁,主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以血为体,以气为用,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对阴阳失衡最是敏感。

而春分之后,阳盛阴衰,肝火更加旺盛,最是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所以结节病高发。

肝最怕的就是肝气郁结,一旦肝的气机不得条达舒畅,则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然后导致气滞血瘀、痰气郁结,积聚于颈部就会形成结节。

故而我们调理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节或者乳腺结节等各种结节、痰气瘀滞问题,一定一定不要忘了疏肝气,或者说,要以疏肝气为主!

我们可以把肝看为人体消淤散结的专业处理机关。用艾灸把气血激活了,则肝气舒畅,痰气(结节)就能化解。

故而我们说,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淋巴结节等各种结节,都可用艾灸,从肝论治!

二、艾灸,可疏通淋巴结节!

反复口腔溃疡、睡眠质量差,脸色暗沉长痘痘……这些都说明了你应该加速淋巴的新陈代谢,帮助废物的排泄,艾灸以下穴位就差不多了。

淋巴结节、艾灸穴位:

1、阿是穴:淋巴结肿大处,可以艾灸。

2、期门穴、太冲穴

每次每穴左右各20分钟,艾灸3天休一天。

三、艾灸,能化解甲状腺结节!

中医调理甲状腺是标本兼顾,以中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疏肝理气为理念,从根本上调理。

而艾灸的化瘀散结的效果是很好的,你想,艾灸既然可以调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那么对于其他各种结节也会有同等的作用。

单纯的甲状腺结节、艾灸选穴:

1、阿是穴(甲状腺肿大处)

患处的艾灸是一定要灸的,属于治标,艾灸病灶部位促使其软化、缩小。若结节小于1.5cm的,可以随时观察,若结节大1.5cm,可以考虑治疗。

如果在艾灸中,发现结节增长很快,医院去检查。因为有些人的甲状腺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我们自己是不能够判断的。

2、天突穴、人迎穴、缺盆穴、太冲穴

每次每穴左右各20分钟,艾灸3天休一天。

四、灸后结节变大,别着急!

在艾灸的过程中不要着急,结节艾灸后常会有一个软化、变大的过程,只要继续灸下去,灸会有一个逐渐缩小的过程,所有的瘤体在调理的时候,几乎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变化。

在艾灸调理结节期间,可能会让你怀疑艾灸是否对此病真实有用,因为肿块有时候也会变大,然后变小,如此反复,但你会发现肿块会慢慢变软,艾灸调理肿块的原理,就是软坚散结,得先软化后,才能慢慢消散。

我们在给灸友提供灸疗建议是,比如调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也常常会遇到暂时性的变大现象,但是不要害怕,正是有了这些变化,提醒我们艾灸有效果了,结节正在软坚散结,在慢慢缩小!

7.4夏天,又到了吃马齿苋的好时节了!

这个野菜遍布我国南北各地,耐旱又耐涝,生命力极强,连日晒都晒不死。

全国各地对它的叫法不同,江苏称地马菜,福建叫猪母草,贵州称酸味菜,山东叫马踏菜,广东则叫瓜子菜......它的学名叫马齿苋。

去郊外,找个环境好的地方,采上一大把拌凉菜吃,既可以降肝火、清心火,又可以清肠热,解毒,调理便秘。

中医认为,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淤消肿的作用,内服可以治疗肠炎、痢疾等多种疾病,捣烂外敷还可以治疗疔疮痈疽。

五行俱全的“长寿菜”

《本草纲目》记载:处处有之,田野自生,柔茎布地,细叶对生,六七月开细花,结小尖实,实中细子如葶苈子,人多采苗煮晒为蔬。

马齿苋既可入药又可食用。按照中医五行理论,马齿苋因为叶子是青色,梗是赤色,花是黄色,根是白色,子是黑色,被称作五行草。

马齿苋性寒凉,能够清除心、肝、肺和大肠之热。

马齿苋可明目、降血脂、使白发转青。

马齿苋入肝经,可以凉血、降肝火。

马齿苋又有别名叫长寿菜,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保肝作用。有的人熬夜后眼睛会发红,这是肝火上炎的表现,吃点马齿苋就可以好转。

1可明目、降血脂

马齿苋入肝经,可以凉血、降肝火。有的人熬夜后眼睛会发红,这是肝火上炎的表现,吃点马齿苋就可以好转。

有些年纪轻轻就长白头发的人,不要怀疑自己肾虚或是未老先衰,这种白发传统认为是血热,是由于你的肝火太盛,上冲头顶引起的。对付少白头,你吃补肾药的疗效还不如多吃马齿苋来得直接。

2降脂

马齿苋之所以逐步受现代人青睐,主要是因为它对城市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它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防治心血管疾病。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作用实际上就是促进肝脏的功能,使脂肪得到正常的分解代谢。

现代人偏食肥甘厚腻,要想从饮食中摄取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减轻心脏负担,马齿苋是不错的选择,它尤其适合“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

3防治痢疾好帮手

马齿苋治疗痢疾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每年夏秋两季,痢疾多发,3~7岁的孩子宜吃适量马齿苋加以预防。

痢疾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而小儿慢性菌痢多具有潜隐性、非典型性和迁延性,不易被发现。作为治菌痢的要药,马齿苋可单用煎服,也可将新鲜的马齿苋制成各式小菜,孩子更容易接受。

我告诉大家一个简易的食疗方

锅中水烧开,把新鲜的马齿苋入锅焯两分钟,捞出来过一下凉水,拌一点蒜泥和香油当凉菜吃。然后把焯过的水加适量白糖喝下就可以了。要注意一点:只能放白糖,不要放红糖。在这个食疗方中,马齿苋的作用是杀菌,促进肠道蠕动,把毒排出来。

另外就是,如果是单纯受凉造成的一般性腹泻不要食用。

马齿苋药性较为温和,用于预防痢疾效果理想,但痢疾发病急速且病因多样,还医院就诊。

有三种人要避免吃马齿苋

1、腹部受寒引起腹泻的人;

2、孕妇。马齿苋是滑利的,有滑胎的作用;

3、如果你在吃中药,药方里有鳖甲,不要同服马齿苋。

这里介绍一个偏方,患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种常见病,有尿急、尿频、尿白粘液,小腹坠胀感。

配方:新鲜马齿笕克。

用法:把上药洗净捣烂,用纱布包好挤出汁。

服法:加少许白糖和开水一起喝下,每早晚空腹喝。

效果:一周即好转。

7.5三伏将至,千万别做这七件事,伤遍心肺脾胃和腰颈!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

一、夏季少吃瓜,换吃参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二、不吃冰饮,冷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

3、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

4、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三、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四、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过膝,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五、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道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六、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七、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切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是:

1、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

2、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

3、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四件事

1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2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3伏天开空调:26℃最适合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8℃~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4“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有附片、肉桂、细辛、白芷、荜茇、高良姜、生姜、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热,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这些事情一定要避免做,即便平时没有养生习惯的朋友,也应该知道这些要点!给您关心的人都看看吧!

7.6今日小暑,湿热交加,养生要祛湿养心阳!

小暑节气

7月7日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夏季时节的开始。暑,表示炎热的意思。进入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炎热的时期,我们开始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蟋蟀是夏天的使者,小暑蟋蟀居壁。由于天气太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夏季,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自然界的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故植物开繁花结果实,长势旺盛。

与植物不同,人们在进入小暑后,处在室内的时间增长,封闭的环境不利于心肺。同时天气炎热,各类冰镇饮料、冰淇淋等成为夏日里“消暑的追求”,多喝易造成湿气内侵,不利于人体健康。

仲夏过后,小暑来临,此时天空如烧炽一般,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是炎热的开始。谚语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意指天气将会越来越热。老人们说:“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在小暑前后,南方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而大雨过后,艳阳一照,地面热气升腾,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蒸笼,“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便是如此。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出汗多,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小暑三候

1一侯温风至

小暑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2二侯蟋蟀居宇

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3三侯鹰始鸷

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小暑”到来,预示着不久将进入“三伏天”。而此时,天气虽不像“大暑”前后那样炎热,但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已十分难耐。但高热天气并非益处全无,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早先北方地区种的小麦、南方种的稻子,此时都开始收割了。

伴随新粮食的收获,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的习俗,人们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

1食新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2吃藕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据闻,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夏天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小暑”到来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

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3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小暑小热,静心养阳

小暑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仍然应该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夏季心为主,同时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所以养心很重要。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如果“过”喜则会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一、小暑艾灸

▲点击小程序图片购买五年陈桑皮纸艾条,小暑到来,气温升高,热浪袭人,让人的心情也变得烦躁,而且人们的脾胃功能不佳,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小暑节气养生保健势在必行,尤其要主用脾胃的保护。

肾乃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1太白,脾经原穴

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关键,按揉、艾灸太白可以补脾,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胀、腹泻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若能在脾经主时(上午9至11点)艾灸,效果更好。

2足三里,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

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需配合艾灸足三里。

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脾经上的太白穴、三阴交和阳陵泉,同时也是瘦身大穴。有减肥计划的女生们可以按摩、艾灸这几个穴位,记得要从下到上依次按摩,促进下肢气血回流,效果更佳。脾气健运则唇色红润泽丽,若脾失健运,则气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无华。

此外,若有时间,在小暑时节艾灸关元、中脘、气海、命门四个养生大穴,能起到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关元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4气海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5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6命门

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艾灸可以平心静气、扶阳养生,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二、小暑饮食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病等)患者可因过食生冷寒凉之物而复发、加重,故夏季虽热,须忌生冷,瓜果虽美,亦要适量,冷饮冷食只能暂时解渴且有中伤脾胃之嫌,故以热食热饮为佳。

饮食上宜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即煮即食,可进食蘑菇、银耳、薏苡仁以及应季的瓜果蔬菜,做到荤素搭配。比如莲子,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可做成芡实莲子猪腱汤、莲子牛奶饮、莲子露等。亦可适当进补消暑解渴的汤水,如绿豆海带汤、苦瓜排骨汤、冬瓜薏米老鸭汤、酸梅汤等。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可适当食粥,如山药小米粥、扁豆粳米粥、百合荷叶薏米粥等。

很多人因为天气转变的因素都没有食欲,而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很有害处的,要知道,身体是最基础的,而饮食是帮助我们打基础的事情,饮食不好,疾病就会上门,因此,在小暑即便我们食欲再差,再不想吃饭,也要多吃一些。

食欲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是一些辣味食物开胃,便可以改善,此外,食欲太差,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并且小暑饮食最好做到粗中有细、口味适中,多吃一些能够降低血粘度、胆固醇的食物,能够有效减少疾病。此外,食欲差每次都吃不饱,也可以通过多餐制来解决,除了早中晚三餐之外,可以加上一顿下午茶,这样便可以避免因为吃得太少而危害身体。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因为天气的原因,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此时如果没有补水,就会导致身体缺乏水分的滋润,滋生出大量的细菌,甚至有可能导致体内脏器衰竭,因此多喝水是很好的事情。

此外,小暑虽然不甚炎热,但却是中暑的高发时期,而喝水尤其是喝温盐水能够帮助人们滋润身体,避免因为缺乏水分而导致中暑的情况出现,并且多喝水,还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的病症。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小暑千万不要大量饮用冰水,因为在小暑外界气温较高,如果大量饮用冰水,很容易导致体温过低从而引起疾病,并且,大量饮用冰水还很容易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这些危险的疾病,所以小暑一定不要大量喝冰水。

小暑期间建议多吃应季瓜果以防暑降温如:丝瓜毛豆、豇豆、藕、绿豆芽、红豆、姜、苦瓜等。

小暑还可以多喝茶,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抗炎热,保护身体健康。

三花:金银花、菊花、百合花,冲泡成茶,消暑佳品;

三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适合冲泡、入汤;

三豆:绿豆、赤小豆、黑豆,吃一碗三豆粥,能清热降火;

三果:西瓜、苦瓜、冬瓜,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三、小暑运动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湿热交加,养生要祛湿养阳

此时“暑邪”当道,易耗气伤津,扰乱心神,暑多夹湿,夏季感受暑湿之邪,可感邪即发和伏而后发,前者表现出高热、烦渴、面赤、脉洪大等阳热之象,或困于暑湿,出现肢体困重倦怠、胸闷呕吐、便溏等症。

夏季感受暑邪,暑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寒热交争,产生寒热往来的风疟,此之谓“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1睡子午觉,夜卧早起,莫贪空调避凉风

《黄帝内经》认为,夏季养生应与夏气相应。夏季闷热,昼长夜短,夜间相对凉爽,人夜间睡眠应遵守“晚睡早起”的原则:22点要入睡,最晚不能迟于23点,子时(23点至次日凌晨1点)肝经正盛、诸血归心,熬夜易耗伤心血。对于“早起”,应做到天亮即起,大概早上5~6点就应该起床了。

暑热易伤津耗气,人易疲劳倦怠,午间高温时段暑气旺盛不宜外出,中午应睡养生觉。午觉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睡眠时间应根据白天劳动强度调整。

说到睡觉,宋代人最为讲究,推崇“先睡心,后睡眼”。怎样才能做到“精神内守、无厌于日”?

可以听舒缓的音乐、练字、作画、养绿植、观赏花鸟等。总而言之,“心”先静下来,心态平和,人才能安稳入睡。建议睡木板床,垫藤席、蔺草席等。

俗话说,夏夜避风如避箭。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空调房不宜久待,睡眠需避凉风,不睡地板,不野外露宿,不在风扇、空调下及风口处睡觉,否则轻者可导致热伤风、面瘫、关节痛、腹泻等,重者可伤及性命。

2养阳宜动,顾护正气,疏通经络畅气血

《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小暑阳气生发,最适合去户外运动,以便采天之气,推荐太极运动、练八段锦、桩功,有补元气、强筋骨、开合枢机之效。

夏季应“心”,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故有“汗血同源”之说,有的人用蒸桑拿、穿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体温来促排汗的发汗服,误以为能减脂、养生,实则中了营销的套路。首先,发汗不等于减脂;其次,这些迫汗外出的方式耗气伤津,是在损耗人体的正气,让暑湿之邪有可乘之机,我们必须对这些过度出汗的方式说不!

夏季暑热使毛孔张大,可将相当一部分的病邪通过“微汗”的方式发散出去,故户外运动最为宜,晨间及傍晚慢跑、快走、做早操、高抬腿、跳广场舞等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运动。运动休息后宜补水、换湿衣、洗温水澡。

炎夏至,骄阳盛。人体经络应夏气而经气充沛,此时应疏通经络,使气血畅行,可辨证选择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三伏灸等。督脉为阳脉之海,疏通督脉可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俞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穴,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次,至有温热发胀之感为佳,有“补肝肾、壮筋骨”之功效。

3清暑有招,少食冷饮,多用祛湿之品

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病等)患者可因过食生冷寒凉之物而复发、加重,故夏季虽热,须忌生冷,瓜果虽美,亦要适量,冷饮冷食只能暂时解渴且有中伤脾胃之嫌,故以热食热饮为佳。

饮食上宜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即煮即食,可进食蘑菇、银耳、薏苡仁以及应季的瓜果蔬菜,做到荤素搭配。比如莲子,能补脾益肾、养心安神,可做成芡实莲子猪腱汤、莲子牛奶饮、莲子露等。亦可适当进补消暑解渴的汤水,如绿豆海带汤、苦瓜排骨汤、冬瓜薏米老鸭汤、酸梅汤等。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可适当食粥,如山药小米粥、扁豆粳米粥、百合荷叶薏米粥等。

7.7低头踮脚,补肾气,治腰痛!这个小动作,就是这么神奇

踮踮脚,别看只是一个很小的动作,但却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哦!中老年人平时多多踮脚,功效您意想不到!

踮脚跟:延用年的养生方法

踮脚跟在古代就早已被运用,原称“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具有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个动作也正是通过颠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踮脚尖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

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

它不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次左右,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而且,踮脚运动还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这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除此之外,踮踮脚还有很多您意想不到的功效:

1、补助肾气

肾气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颠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且效果明显。

2、防治腰痛

由于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刺激膀胱经可以开通经气,通则不痛,因此可以刺激膀胱经的颠脚跟法,还可以防治腰痛、颈椎病、后头痛等。

3、防治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

阳气上冲,聚于脑部,中枢神经就会受到比平日多几倍的刺激。

刺激脚跟不但可以刺激脑部气血运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浮阳下行,从膀胱经、肾经而下归于足底,这是一种潜阳的方法。

4、防治小便不畅

男性小便不畅,按西医来说,是前列腺病,多见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说,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刺激脚跟即是治疗前列腺病的一个小诀窍。

踮脚具体锻炼方法

1踮脚跟

保持身体立正的姿势,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然后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然后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当你颠过几次后,就会感觉全身舒畅,回味无穷。

2踮脚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再重复几组,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初始练习者可扶墙,熟练后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3坐着踮脚尖

膝盖与大腿保持水平,可将两个矿泉水瓶或宠物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每次踮脚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4躺着勾脚尖

卧床休息时,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也是自我调节。

温馨提示

1、颠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不用担心,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2、另外,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不至于因坐得时间久了下肢麻木。

没想到经常踮一踮脚,竟有这么多的养生功效!

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做,尤其适合中老年朋友。好的方法分享给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wh/6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