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启蒙的坑,你踩过几个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52928.html

英语启蒙

/////////////////////

我和大家曾说过,我带大K学英语的路上也走过很多弯路。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大K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家长们容易走入的误区。

/////////////////////

误区1

先学中文(拼音)再学英文

有的家长说,孩子中文都没说好,没必要太早学英语吧。

有的家长说,我担心孩子太早学英语会跟中文拼音混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英语启蒙要越早越好?

第一、从生理角度来说,年龄越小的孩子耳音辨识能力越强。

我们的发音和耳朵的输入有直接的关系。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能听到很多细微的发音区别。

孩子听的准,发音自然就会准,随着年龄的增长,耳音辨识能力就会越弱。

第二,年龄小的孩子因为口腔肌肉没有发育完全,无论哪种语言,发音都不会受到像成年人这样的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发音就会越接近于耳朵听到的发音。

等孩子口腔肌肉发育完全了,发音就不容易纠正了。就像南方人会把说niùniùniù,湖南说成福南是一个道理。一旦发音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

第三,孩子年龄越小,脑细胞的活跃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的活跃程度会不断地下降。

2岁多的孩子脑细胞活跃程度是成人的7-8倍,尤其表现在理解认知方面,孩子对场景应用的能力最强的时候,有很直观的举一反三的能力。

比如我同学家里的孩子不到两岁的时候,妈妈给讲绘本时说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然后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孩子随口说了一句,今天阳光明媚。

所以两岁是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因为孩子大脑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信号,经过理解认知,在不同的场景下开始灵活运用。

很多重视孩子学语言的家长都知道布罗卡氏区。

它是我们大脑里主管语言的部分。布罗卡氏区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语言区,一个是记忆区。

语言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闭合,但是我们早期储存在语言区的信息是很难忘记的。

我们的母语就在语言区,语言区会在7岁以后闭合。而语言区闭合以后学习的外语都是储存在记忆区的,学了容易忘。所以,我们说2-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

所以各位宝妈宝爸们,并不用担心幼儿英语启蒙过早会给孩子造成负担,成为学习中文的绊脚石。

反而应该注意的是,错失这样的黄金时期,让中文成为未来英语学习的壁垒。如果说有什么“负担”的话,那也是家长理应承担的教育、引导、陪伴和经济方面的责任。

如果按照有些家长的想法,先学中文后再学英文,大脑里中文系统太过强大,英文系统植入相对困难。

很多家长在孩子四五岁以后甚至孩子更大的时候才开始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会发现启蒙越晚的小朋友越容易出现对英文排斥的现象。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中文已经占了大脑的大部分,需要在他们大脑中植入另一种陌生语言的时候,会相当困难。

这有点类似于,一台电脑已经存在了一个操作系统,再装另外一个操作系统的时候,会比较困难,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所以,“一定要先学好中文,通过中文再去学习英文”,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要相信孩子对语言的融合能力,他们比我想象中的要远远厉害得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学习英语能像学习母语一样的容易,让孩子的英语母语化,那么我们就一定要知道,英语启蒙越早越好的道理。

如果这时候家长还考虑让孩子学过拼音以后再学英语,那英语启蒙的时间就已经很晚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把英语当做母语来学习以后,到五六岁学习拼音的时候,只要不去和孩子强调“拼音和英文容易混淆”的这个概念,孩子就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大K是在两岁半开始英语启蒙。在5岁开始学习拼音的时候,从来没发生过拼音和英语混淆的现象。反而因为先学了一些英文的自然拼读,再学拼音的时候更容易学会拼读拼音的发音。

误区2

自认为无法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

认为自己英语不好,无法给孩子提供语言环境

我们所说的给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想让孩子学习英语母语化,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进行“可理解性的场景输入”。

“可理解性的场景输入”就是一个英文场景,有语言,有画面,看了之后可以明白这个场景中表达的意思。

很多宝妈会说,我们英语都不好,做不到给孩子提供标准的语言环境。对普通家庭来说,也负担不起国际学校的费用,只能送英语机构学习了。这样就进入了下一个误区。

误区3

把希望寄托在英语培训机构

曾经有宝妈问我:有没有哪个机构可以把孩子送去,不用家长管就能学好英语的。

我必须告诉大家:没有!!!

如果哪个机构敢这么说,真的只是为了让你掏出腰包里的钱!

从给孩子英语启蒙开始,不管报什么课程(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用什么工具(各种APP、点读笔、家教机、……),家长不坚持,只靠孩子、或者指望把孩子扔给英语机构甚至仅仅依靠某个APP,肯定不行!

所以对于孩子的英语启蒙,家长是否能够坚持并给予有效的陪伴至关重要。

有人会说为什么花了上万元选了英语机构,还需要我们家长陪着,那我花钱不就是图自己能轻松吗?

那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仅靠英语培训机构学习,需要学习多久,孩子才能流利会话。

一般情况,孩子学习语言需要有-小时以上的输入才会逐渐有输出,在此之前都是语言沉默期。

而多数英语机构,每周一到两节课,平均每节课45~90分钟(每次超过60分钟的英语课程,你真的以为孩子的“元神”一直在“学”英语吗?)。

假设机构每周上课2次,每次1个小时,要达到小时的可理解性场景输入的话,要周,即9.6年,嗯,这个数字是不是特别可怕?

另外,很多家长在孩子年龄4到5周岁的时候开始送孩子到英语机构学习。这个时候孩子的中文已经非常牢固了,有些小朋友甚至已经对英文产生排斥。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错过了语言环境塑造的最佳黄金阶段(0到4周岁),这种情况下,想要孩子非常轻松的进行英语母语化,难度会远远超过4岁以下开始英语启蒙的孩子。

所以:英语机构的课有必要上,但是不能把英语课上的课程作为学习英语的全部内容。

每天带着孩子看英文动画,读英文绘本,每天完成机构留的作业(不留作业的机构不会有太好的学习效果,留作业的机构,作业内容也至关重要),增加英文输入时间,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英语机构培训的作用,才能不浪费家长的钱。否则就是花了10倍的钱,也仅仅能收获1/10的效果。

误区4

父母双方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

父母双方自认为英语好,可以创造英文的家庭环境来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孩子的语言记忆动用的是孩子头脑中的程序式记忆,又称技能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如何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举例:会游泳,是程序式记忆,只有经过亲自下水,才能学会的技能。而小孩子学习英文也是一样的,只有学习之后进行实际应用,才会记住。光背单词而不去运用,孩子根本就说不出来。所以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双语学校等。不过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每年仅仅学费至少二三十万打底,还不包含兴趣辅导班的费用,从幼儿园开始就读国际学校,到小学毕业的花费在有的城市可以买套房了。说到这里,有些英语好的家长可能会认为,那我们家长只要每天在家做英文对话就行了。听起来貌似很有道理的,比如:刘烨的孩子诺伊,李小鹏的孩子奥利,都是家长在家里和孩子说外语。可是你不要忘记了,他们说外语是因为对于其中一个家长而言,本身就是母语,比我们这样的英语非母语的家长要好太多。通过和孩子讲英语来创造语言环境,不会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相对比较辛苦但效果却不是太理想。这时候有的家长会问,那么我们如何给孩子做可理解性场景输入?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孩子看原版英文动画。提到看动画,马上会有家长反驳,也就是即将进入下一个误区——

误区5

不想让孩子看动画

不想让孩子看动画,对眼睛不好,看电视对孩子的想象能力会造成束缚。

首先,对于我们不能创造英语环境给孩子提供可理解性场景输入的家庭来讲,看原版英文动画,是最好的可理解性输入的机会。

但是对于看电视容易近视问题,我们要明白,以前电视机是显像管的,的确对眼睛不好。但是现在的电视一般都是液晶屏的。

并且要特别强调一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长短,是靠家长来约束的,并不是任由小孩子喜欢,想看多少时间就多少时间,这个习惯的养成是要靠家长的自律性,这点特别特别重要。

这里我给大家普及一下用眼知识:

无论我们看电子屏幕还是看纸质书本,时间长了眼睛都容易疲劳。这就像人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一样,眼睛周围的肌肉用久了,也会累,也会不舒服。

并且,如果长时间注视相同距离的物体,会导致眼睛聚焦系统痉挛,这种情况也叫“适应性痉挛”。我们可能有过这种体验,如果长时间盯着手机,当视线从屏幕移开时,容易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

还有研究表明,我们集中精力盯着电子屏幕的时候,眨眼的频率会不自觉的明显降低,这也容易让眼睛感觉干燥。假如孩子盯着电子产品时,屏幕处于他们视线平视的上方,由于上眼睑打开的角度更大,会更容易发生眼睛干涩。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经常让眼睛休息一下

推荐“20-20-20”原则,即“每20分钟就将视线转向远处至少20英尺处(大约6米)至少20秒”。

孩子们最好还能做到每过一小时就从电子屏幕前离开至少10分钟,到周围活动一下。现在不少软件都有计时和提醒功能,帮助提醒孩子休息眼睛。

2、记得眨眼

有研究表明,当人们盯着电脑屏幕时,眨眼的频率可以降低一半,这会导致眼睛干涩。因此,美国儿科学会建议,要鼓励孩子多眨眼,尤其在使用电子屏幕的休息间隙。

3、注意屏幕摆放的位置

确保电脑屏幕略低于孩子视线平视时的水平。因为在抬头看屏幕时,会让孩子的眼睛睁得更大,眼睛更容易干涩。

一些专家建议,可以运用1/2/10法则来摆放电子屏幕(具体距离还需要根据屏幕的大小调整):

手机屏幕最好放在1英尺处(约30.5厘米);

台式或笔记本电脑屏幕放在2英尺处(约61厘米);

电视屏幕大约放在10英尺处(约3米)。

当孩子需要看较小的屏幕时,家长最好帮忙把屏幕上的字体调大一些,这样也可能有助于减轻眼睛疲劳。

4、注意照明强度

使用电脑或其他电子屏幕时,室内的光照强度应该是书写用的光线的一半左右强度。

并且,尽量不要让光源直接照射到屏幕上,以减少眩光。同时,调整屏幕亮度到一个舒适的观看水平,太亮太暗都不好。

另外,对于孩子的想象力而言,看电视并不会造成对孩子想象力的束缚。因为想象力是要靠优质内容的不断输入,经过孩子大脑的加工之后才会形成的一种能力。如果没有优质输入的话,哪来优秀的想象力?

误区6

家长充当翻译官

一边看英文动画片或者绘本,一边给孩子翻译,或者要求孩子翻译。

很多家长在孩子看英文动画或者绘本时,总是忍不住给孩子去翻译,或者要求孩子用中文讲解翻译。实际上,孩子看动画片和绘本本身就是“可理解性”输入,完全不需要翻译!

孩子在看英文动画片或者绘本时,要求孩子一边看一边翻译,这种翻译思维是很致命的。

这相当于孩子能自己走路却要给孩子一个拐杖,一旦有了这根拐杖之后,那以后他们永远都离不开这根拐杖了。

请相信宝宝的天生融合语言的能力。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英文动画和绘本给孩子看。

误区4

让孩子只听不看

启蒙不需要看电视,只要磨耳朵。

如果在英文启蒙的时候,只通过英文儿歌的输入,作用是有限的,最多只能让孩子对英文没有那么排斥。因为单纯的听无法创造可理解性输入场景。无法通过场景来理解儿歌里唱的是什么意思。

/////////////////////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英文启蒙容易进入的误区,希望大家都没有踩过这些误区的坑,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愉快而有效的进行英语启蒙学习。

/////////////////////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hl/8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