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告别ldquo规模经济rd
导读
规模经济曾经一度为企业带来重要的竞争优势。但如今,人工智能可以掌握个体的需求,使得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商业将由“去规模经济”驱动,传统的规模化优势反倒成为劣势。大公司要想利用人工智能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这篇文章揭示了企业的应对之道。
正文字数丨字
预计阅读丨5分钟
20世纪伊始,一股史无前例的科技浪潮席卷了全世界。当时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不仅研制出了汽车、飞机、无线电和电视,还打造了电网和电话系统。这些新技术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并且让企业有机会进入大众市场,从而引领了规模化时代的到来。
规模化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它不仅降低了固定成本,还为竞争者设置了准入壁垒。整个20世纪,各式各样的组织都在寻求规模化。于是,我们见证了许多巨无霸企业的诞生。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波新的科技浪潮。人工智能相当于21世纪的电力——为万事万物提供动力。人工智能具有一种特殊的属性,它能够取代大规模生产和大众营销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它可以掌握个体的需求,然后自动地为其大规模定制产品。
公司还可以通过便捷的规模租借保持灵活和专注,从而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精力付出,更迅速地应对需求和环境条件的变化。
因此,规模化公司会发现自己被去规模化的竞争者围困。例如,Stripe向大银行发起挑战,爱彼迎从大型连锁酒店那里争夺客户,沃比帕克正在威胁到各大眼镜品牌的生存。
如果去规模经济在这个商业新世界中将占据主导地位,那么那些大型规模化公司又该如何竞争和发展呢?它们可以从以下三种方式入手:
一、成为平台
宝洁的“联系+发展”计划会向外部寻求研发创新方案,而自己则定位为缝隙产品平台,可租赁给大量不断发展的专注型小企业。
这样的定位既有利于公司本身(可以获取去规模化新产品的部分价值,而不是与之形成竞争关系),也有利于产品创新者(可以“借用”宝洁的分销、营销和知识资源,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通用电气有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平台Predix,它可以收集工业产品的传感数据,利用这些数据为客户优化产品。
沃尔玛收购了人工智能平台Jet.
转载请注明:http://www.iogko.com/wadzz/8877.html